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不久,中国战场出现了被史学家誉为“东方的敦刻尔克大撤退”的现象,即国民政府将东部沿海的大部分高等学校和大量战略物资、工矿企业抢运到云、贵

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不久,中国战场出现了被史学家誉为“东方的敦刻尔克大撤退”的现象,即国民政府将东部沿海的大部分高等学校和大量战略物资、工矿企业抢运到云、贵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不久,中国战场出现了被史学家誉为“东方的敦刻尔克大撤退”的现象,即国民政府将东部沿海的大部分高等学校和大量战略物资、工矿企业抢运到云、贵、川等地。史学界普遍认为这场“大撤退”意义重大,下列关于其“意义”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为持久抗战奠定了基础B.为迁都重庆奠定了基础
C.改变了中国的工业布局D.粉碎了日本掠夺中国资源的阴谋

答案
A
解析

试题分析:沿海工业在抗战时期内迁,保留了大量的工业的基础,为抗战的持续进行奠定了一定的物质基础,故选A。B项错误,迁都重庆并非是由于沿海工业的内迁而进行的,而是为了抗战的需要;C项错误,中国的工业布局在抗战期间得到一定的改变,但是西部地区落后的现状依然没有改变;D项与材料无关。
举一反三
1942年美国《时代》杂志把蒋介石作为封面人物,你认为其主要原因是 (     )
A.蒋介石仍在顽固推行反共政策
B.中国战场是对日作战的主战场
C.这一时期蒋介石抗日态度比抗战初期更加积极
D.抗战进入反攻阶段,美国推行扶蒋反共政策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941年中共发表《为抗战四周年纪念宣言》中说:“四年以来,全国军民奋起抗战……卒能使敌寇胆寒,环球心折……产生了新中国的雏形。”“新中国的雏形”的产生是因为抗日战争
A.粉碎了日本灭亡中国的狂妄计划B.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形成
C.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D.奠定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20分)有世界“史库”之称的美国《时代》周刊,在20世纪30、40年代,对中国的报道涉及政治层面的比较多。它独特的报道风格和对中国局势的关注,受到国人的瞩目。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36年2月24日《时代》周刊封面人物
——远东四大“元首”:日本天皇、满洲溥仪、斯大林和蒋介石
 
(1)“远东危机”的含义是什么?产生了哪些影响?(6分)
(2)《时代》周刊认为这四大“元首”都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实际上苏联忙于欧洲事务和国内建设,无暇东顾。对于另外三位你是否同意此观点?请说明理由。(6分)
材料二 1942年6月1日《时代》周刊封面人物——蒋介石
 
(3)蒋介石及其领导的国民政府在抗战中有什么积极表现? (4分)
(4)综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时代》周刊将以上人物列为封面人物的原因。(4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937年2月,中共致电国民党,提出了“召集各党、各派、各界、各军的代表会议,集中全国人才,共同救国。”“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政府改名为中华民国特区政府,红军改名为国民革命军,接受南京中央政府与军事委员会之指导”等主张。这表明:
A.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B.中国共产党将中国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权交给了国民党
C.中国共产党积极推动国共两党的第二次合作
D.中国共产党内出现了右倾投降主义错误倾向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我们要保证,一方面红军只要有适当驻地与相当给养,不但不向白区做任何攻击行动,而且停止打土豪,目前红军已实行此两点。”从这份电报的内容可以判断,当时( )
A.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已正式建立  B.国民党和共产党之间的矛盾已消失
C.民族矛盾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D.土地革命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