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中期,中日两国相继走上近代化道路;而在甲午战争中,中国却败于日本。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为了劝阻西方列强以“修约”为借口要挟中国,清政府聘用卸任美国驻

19世纪中期,中日两国相继走上近代化道路;而在甲午战争中,中国却败于日本。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为了劝阻西方列强以“修约”为借口要挟中国,清政府聘用卸任美国驻

题型:专项题难度:来源:
19世纪中期,中日两国相继走上近代化道路;而在甲午战争中,中国却败于日本。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为了劝阻西方列强以“修约”为借口要挟中国,清政府聘用卸任美国驻华公使蒲安臣率使团于1868年2月至1870年10月访问了欧美11个国家。该使团以记名海关道志刚、礼部郎中孙家谷为办理中外交涉事务大臣,英国使馆翻译柏卓安、法籍海关税务司德善为左右协理。经蒲安臣使团交涉,美、英等国表示对华将采取“节制和温和”的政策。志刚等人还记载了出访的行程和外国的风土人情。使团回国以后,由于人微言轻,对政府决策没有产生什么影响。
1871年12月至1873年9月,日本政府为了修改不平等条约、“求知识于世界”,派岩仓使节团访问欧美12个国家。该使团以右大臣岩仓具视为特命全权大使,参议木户孝允、大藏卿大久保利通、工部大辅伊藤博文、外务少辅山口尚芳为副使。岩仓使节团在修约方面虽然没有取得进展,却考察了政府机构、议会、法院、公司、交易所、工厂、矿山、港口、农牧场、兵营、学校、报社和福利设施,从各个方面加深了对西方近代文明的认识和理解。

——摘编自王绍坊《中国外交史》、伊文成等主编《明治维新史》等

(1)中日两国使团的出使目的、成员组成有何不同?由此分析两国统治集团对近代化的态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联系两国使团出访的史实,运用所学知识,比较这一时期中日两国近代化的主要差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中国为了劝阻列强“修约”,防止其扩大侵略权益;日本为了与列强修改不平等条约,向西方学习。中国聘用外国人为团长,主要成员为中下级官员;日本以本国人为团长,主要成员为明治政府要员。晚清政府重视不够,被动应付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明治政府高度重视,主动适应近代化要求。
(2)中国学习西方主要限于器物层面;日本全面学习西方。中国近代化的倡导者是洋务派;日本的近代化以明治政府为主导。中国未实现预期目标;日本基本完成了向近代社会的转型。
举一反三
下表为中国19世纪中后期一家新式学校的招生简章节选。据此判断学生毕业后的合理分配可能性最小的是
[     ]
A.总理衙门担任翻译
B.汉阳铁厂担任经理
C.湘军担任陆军营官
D.北洋海军担任管带
题型:专项题难度:| 查看答案
同文馆的学生并不多,1862年入学的仅10人,后增为30人,最多时也只有125人……同文馆完全按正规的学校来办,入校学生不仅学外语,还学中文和自然科学,学制严格,八年毕业……考试制度也很严格,月有月考,季有季考,岁有岁考,三年一大考。(选自《中国礼制风俗谈》)根据材料我们可以得到的确切结论是[     ]
A.同文馆是中国最早的近代学堂
B.同文馆的创办者是洋务派官僚
C.同文馆的创办有利于培养翻译、科技等实用性人才
D.同文馆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支持
题型:专项题难度:| 查看答案
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化进程的主要影响是[     ]
A.开始了中国早期的工业化过程
B.初次实践了“师夷长技”的思想
C.建立了中国第一支近代海军
D.促成了清朝统治集团内部的分化
题型:专项题难度:| 查看答案
下面是份售书广告,其中有可能在洋务运动中成为畅销书的是
[     ]
A.①⑤
B.②④
C.③⑤
D.①③
题型:专项题难度:| 查看答案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洋务派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其根本目的是[     ]
A.使中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B.镇压太平天国
C.抵抗外国侵略
D.维护清朝统治
题型:江苏高考真题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