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840年被迫打开国门,到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实行改革开放,中国的现代化经历了漫长而艰辛的历程,中国社会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89

从1840年被迫打开国门,到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实行改革开放,中国的现代化经历了漫长而艰辛的历程,中国社会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89

题型:专项题难度:来源:
从1840年被迫打开国门,到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实行改革开放,中国的现代化经历了漫长而艰辛的历程,中国社会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893年有人写信给张之洞说)方今机器之利,粤人知其益者,十之八九;两江闽浙,十之二三;河洛以北,万不得一。名卿巨公,以为是者半,以为非者亦半。                 ——《汉冶萍公司》
材料二 在通商以后的上海,随着大量新事物的涌入,出现了一些新词语,如洋行、洋布、洋油、洋铁、洋火、洋车等。它们日益流行,成为人们生活中的常用语。——李长莉《晚清上海的新知识空间》
(1)材料一反映了中国近代工业发展中的哪些现象?“机器之利”显而易见,为什么“名卿巨公”还“以为非者亦半”?   
                                                                                                                                                                
(2)材料二中大量带“洋”字的词语,后来在百姓日常用语中逐渐消失,其原因是什么?
                                                                                                                                                                
答案
(1)现象:近代工业地区发展不平衡(或南北发展不平衡,或南方先进于北方);人们对近代工业的认识不一(答出具体认识也可)。原因:思想守旧,对西方近代文明存在抵触心理,担心近代工业发展会威胁专制统治。
(2)政治上: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中国取得了民族独立,摆脱了帝国主义的奴役;经济上: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迅速发展。
举一反三
“‘公和永’……仅有丝车一百零四部,各项机械均购自意、法等国。……运用缫丝机械尚无相当人才,三厂乃延意麦登斯为工程师,指导常务且所有出口须运往外国市场……自光绪八年至十三年,营业失败,三厂资本耗损殆尽。”这段材料表明“公和永”失败的主要原因是  [     ]
A.深受各级官吏的盘剥压榨          
B.规模较小且设备陈旧不堪
C.过分依赖外国资本主义            
D.忽视了对国内市场的开拓
题型:广东省期中题难度:| 查看答案
钱理群《天地玄黄》记载某民国杂志刊登了一则“小品” : “法币满地,深可没胫,行人往来践踏,绝无俯身拾之者,谓之‘路不拾遗’ ,谁曰不宜! ” 小品所反映的“路不拾遗”情景最有可能出现在 [     ]
A.北洋军阀统治时期
B.抗日战争时期 
C.解放战争时期
D.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题型:河北省期中题难度:| 查看答案
根据蔡增基《十年来的中国航运》记载:“自国民政府成立(1927年)至今,不过十年,此十年间,民营公司之组织,约计二十五家,……已远胜以前数十年矣。”当时航运业民营公司发展较快的主要原因是  [     ]
A.中国自然经济开始瓦解      
B.蒸汽轮船制造技术开始传入 
C.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开展    
D.列强忙于战争暂时放松对华侵略
题型:河北省期中题难度:| 查看答案
民族资本家火柴大王刘鸿生说:“我在重庆办的中国毛纺织厂、火柴原料厂等都有官僚资本的投资,我原来在上海是大老板,到了重庆却成了大老板的伙计。”刘鸿生的话说明了   [     ]
A.官僚资本对民族工业进行排挤和打击   
B.官僚资本壮大了民族企业   
C.刘鸿生不适合当大老板   
D.毛纺织厂、火柴厂等轻工业不适合在重庆发展
题型:专项题难度:| 查看答案
下图所示的民族企业创建后,仅用三年时间,代理商即遍布全国大中城市,产品远销东南亚。其迅速发展的背景是       
创建于1932年的天津某企业商标
[     ]
A.地处沿海的天津水陆交通便利     
B.辛亥革命为其发展扫除了一些障碍
C.第一次世界大战为其发展提供了客观条件
D.南京国民政府推出了有利于发展经济的政策
题型:专项题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