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分)经济活动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对政治、文化的发展起决定作用。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材料二】 徐州古丰县,有村曰朱陈。

(14分)经济活动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对政治、文化的发展起决定作用。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材料二】 徐州古丰县,有村曰朱陈。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14分)经济活动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对政治、文化的发展起决定作用。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徐州古丰县,有村曰朱陈。击县百余里,桑麻青芬盈。机援声札札,牛驴走纷纭。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县远官事少,山深人俗淳。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                      ——白居易《朱陈村》
【材料三】                                    【材料四】
【材料五】 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末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灭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问富裕                                     
——***1992年“南方谈话”
【材料六】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材料一反映的中国传统耕作方式最早出现在什么时候?材料一、二反映的中国古代农业生产基本模式是什么?有哪些基本特点?(4分)
(2)材料三反映了中国近代哪一种经济成分?材料四反映了中国近代历史上哪三次重大运动?材料三、四之问有何内在联系?(4分)
(3)概括材料五中***讲话的基本思想并指出其影响。(3分)
(4)观察材料六,除了图中文字直接表述的三个“最需要”所表达的信息外,你还可以从中得到哪些重要信息?(2分)
答案
(1)时间:春秋时期。(1分)          模式:小农经济。(或自然经济)(1分)特点;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或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经营规模小;生产条件简陋;精耕细作。(任答两点得2分)(2)经济成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1分)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2分)。联系: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壮大并在政治上、思想上要求民主;政治上和思想上的民主又进一步推动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1分)(3)基本思想: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不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提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观点。(2分)影响:解放了思想,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推进到一个新阶段。(1分)(4)重要信息:我国改革开放30年的伟大实践在农村结出了丰硕果实,但是“三农”问题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加快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十分必要;(1分)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吹响了全党推进农村新一轮大改革大发展的号角,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将肩负起光荣的历史使命,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全会的部署,在农村改革发展中大显身手,用实实在在的业绩实践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庄严承诺。(1分)
解析
23、本题考查点:1、古代农业的耕作方式,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2、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3、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历程,了解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等民主思想与实践;4、中共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5、改革开放以来的伟大成就,三农问题、新农村建设、党的建设等热点问题;6、考查党的历史上的重大会议。
举一反三
新中国成立后,为奠定国家经济基础而采取的必要措施是( )
A.没收官僚资本B.调整工商业
C.打击投机倒把D.稳定市场物价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新中国成立后,在工业生产中极大地提高了工人积极性的措施是( )
A.没收官僚资本转变为国营经济
B.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
C.对工矿企业实行民主改革和生产改革
D.取得“银元之战”和“米棉之战”的胜利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城市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社会进步的表现。城市化与工业化互为因果而螺旋式上升的关系已为工业革命以来的世界历史发展所证实。工业革命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对农业的改造,也就是以农业为主的经济转移到工业经济上来,诚然,在英国工业革命已经开始的年代里,土地仍然是英国人主要的资源和财富。然而农业人口早在巧世纪开始就悄悄地变化着。
——摘自《欧洲文明扩张史》
(1)15世纪英国农业人口发生厂怎样的变化?(3分)为什么会发生这些变化?(4分)根据材料
一,结合所学知识,试以英国为例说明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关系。(8分)
材料二:美国城市化进程示意图

(2)图11显示,美国的城市化速度的顶点出现在1870年前后,20世纪的五、六十年代城市化进程有—次急剧加速。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其原因。(8分)
材料三:1949年之后的28年,我国城市化水平从10.64%增长到18%,仅仅增长了7.36%。1978-1986年,城市化率从17.6%上升到24.5%。到2001年,城市化率上升到37.37%。社科院研究报告称2006年中国城市化率为43.9%。
(3)材料三反映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城市化进程的什么特点?(4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主要
的社会原因。(10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不断前进。回答17、18题。
小题1: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不断探索符合国情的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下列关于中国共产党代表大会的内容叙述正确的是                    
A.中共八大提出建设先进的工业国的总任务
B.中共十二大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
C.中共十四大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D.中共十五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小题2:建国后凭票供应生活必需品的票证制度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实行,至90年代初取消。对这一变化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供条件
B.促进了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C.推动了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
D.反映了城乡居民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人均CDP)是衡量一国(或地区)经济增长水平的基本指标。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与西欧人均CDP水平基本变化趋势比较(公元400—1998年)

——摘编自[美:安格斯·麦迪森《世界经济千年史》
材料二  19世纪下半叶,中国近代工业化开始缓慢起步。……1912年至1920年中国工业年平均增长率为13.4%,1923年至1936年为8.7%。
——摘编自刘佛丁《中国近代经济发展史》
材料三  1921—1937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业生产平均增长速度(%)
年份





1921—1929年
3.0
1.7
4.3
9.4
7.1
1930—1937年
9.9
2.7
0.7
—3.9
—0.3

——摘自任文侠等《日本工业现代化概观》
材料四 中国在1887午时为纯粹的农业生产国,工业生产只占很小的比例……到了1920年,工业产值增加到54.27亿元,所占比例也由原来的9.1%提升为23.8%……需要指出的是……近代机器工业产值占工业产值尚不到20%,并且农业仍占主导地位,中国仍然为一个农业国。
——摘自扬德才《中国经济史新论》
(1)据材料一,比较并指出A、B、C三个时段中国与西欧人均CDP水平的走势。(8分)
(2)分析影响B段中国与西欧人均CDP走势变化的主要原因(不考虑人口因素)。(12分)
(3)据材料二、三,指出民国成立至抗战爆发前中国工业发展的特点,据统汁该时期中国人口总数相对稳定,但工业的发展未能改变中国人均CDP下滑的走势,结合材料四及所学知识解释这一历史现象的原因。(12分)
(4)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总结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与西欧人均CDP强劲上扬的共同经验。(5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