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分)中外教育史表明,教育内容变革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题。材料一 清代书院(有别于官学的另一种教育系统)的课程设置与地方官学、国子监的课程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16分)中外教育史表明,教育内容变革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题。 材料一 清代书院(有别于官学的另一种教育系统)的课程设置与地方官学、国子监的课程设置相近,以四书五经为主。 19世纪60年代起,我国出现一批新式学堂,开设了外语翻译、轮船驾驶、天文、测算、军械、行军布阵等课程。 (1)洋务运动时期的新式学堂有什么特点?(2分) 材料二 1912年1月蔡元培出任南京临时政府教育总长,主持制定“壬子癸丑学制”,实行废除读经等改革措施。 袁世凯上台以后,规定“各学校均应崇奉古圣贤,以为师法”,“中小学均加读经一科”。 (2)蔡元培和袁世凯对于读经的做法,其各自目的是什么?(4分) 材料三 1917年北京大学开始改革时,陈独秀刚满38岁,胡适26岁,钱玄同30岁,刘半农 28岁,鲁迅 36岁,李大别 29岁,蔡元培 41岁。同年,林料已经 65岁,严复已经 63岁,辜鸿铭60岁,段被瑞53岁。北大的新旧之争就不奇怪了。 (3)根据材料概括当时北大教员构成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原因。(4分) 材料四 明治以来,日本建立了从小学到大学的教育制度。1872年明治政府即引进西方 近代国民教育机制,提出“邑无不学之户,家无不学之人”的目标,首次建立了义务教育制度。1900年开始实行小学免费义务教育制度,1907年就学率达到了惊人的99%!小学之上,有男女分校的5年制中学和初等技术学校,然后是专门为男学生设的3年制高中和3年或4年制大学。改革教学内容,使自然科学占教学内容的一半左右。 (4)根据材料说明明治维新以来日本教育改革的特点。(6分) |
答案
(1)改变了过去以经学为主的教学内容;主要培养从事实际事务的有用人才。(2分) (2)蔡元培:反对专制统治思想,传播民主共和思想。袁世凯:尊孔崇儒复古,为专制统治服务。(4分) (3)特点:年龄倾向年轻化,新旧思想共存。(2分)原因:蔡元培提出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2分) (4)政府高度重视;学习西方先进教育机制;形成比较完整的教育体系(或普及小初教育。发展实业教育和高等教育);重视科技教育。(答出3点6分) |
解析
试题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洋务运动内容——教育方面的特点的掌握。解答此题首先要注意理解材料的内容,再结合所学的洋务运动的内容分析回答。材料“开设了外语翻译、轮船驾驶、天文、测算、军械、行军布阵等课程。”可归纳出其特点。 (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近代中国教育发展变化的认识与理解。依据所学可知,蔡元培,近代著名的教育家,积极倡导进行教育改革,宣传学习西方的教育、科技文化,积极传播资产阶级的民主思想。而袁世凯在篡夺辛亥革命果实以后,妄图称帝,为作舆论准备,在教育上大做文章。 (3)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新文化运动时期,蔡元培教育思想改革的掌握。从材料“1917年北京大学开始改革时,陈独秀刚满38岁,胡适26岁,钱玄同30岁,刘半农 28岁,鲁迅 36岁,李大别 29岁,蔡元培 41岁。同年,林料已经 65岁,严复已经 63岁,辜鸿铭60岁,段被瑞53岁。北大的新旧之争就不奇怪了。”可归纳出其特点。联系所学新文化运动时期,蔡元培的思想主张分析出现上述特点的原因。 (4)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日本明治维新以来教育改革特点的分析与理解认识。从材料“1872年明治政府即引进西方近代国民教育机制”、“ 小学免费义务教育制度、中学和初等技术学校、大学”、“ 自然科学占教学内容的一半左右”可归纳出其特点。 |
举一反三
李大钊在《史学要论》中指出:“一时代有一时代比较进步的历史观,一时代有一时代比较进步的知识;史观知识的不断进步,人们对历史事实的解喻自然要不断的变动。”他在这里强调历史研究要A.与时代同行 | B.有历史观指导 | C.为现实服务 | D.充分掌握史实 |
|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蒋梦麟在《苦难与风流》中写道,蔡元培主持北大时,“保守派、维新派和激进派,都同样有机会争一日之短长,背后拖着长辫,心里眷恋帝制的老先生与思想激进的新人物并坐讨论,同席笑谈。” 材料二 陈独秀强调,人类“一切苦乐善恶,都为物质界自然法则所支配。”他不仅认为,“西洋除自然科学外没有别种应该入我们东洋的文化”;而且主张,全世界都只应该专门研究科学,因为现在“已经不是空谈哲学的时代了”。 蔡元培说:“现在中国人多不知科学为何物,最先要输入科学思想。”“科学发达以后,一切知识道德问题,皆得由科学证明,与宗教无涉。”理有固然;但科学仍然有自己“所不能解答之问题,如宙之无涯矣,宇之无终始?宇宙最小分子果为何物,宇宙之全体为何状等等。”对这些问题的研究,便需归于哲学。……因之,哲学既以科学为基础,闻时又成科学的归宿。科学不可能代替哲学,二者只能相辅相成。 ——《角色·十性:蔡元培与新文化运动》 (1)根据材料一,指出蔡元培主持北京大学时倡导的办学方针及其实质。(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陈独秀与蔡元培关于“科学与哲学关系问题”认识的异同。(9分) |
近代前期,面对列强发动的一次次侵略战争,中国军民进行了一次次的顽强抵抗,最后均告失败,其根本原因在于 |
[ ] |
A.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 B.政府奉行妥协投降政策 C.战略战术失误 D.社会制度落后 |
在近代西学东渐的历程中,中国的政治思想在学习西方时经历了下列演变 |
[ ] |
A、英日式——美法式——俄国式 B、英日式——俄国式——美法式 C、美法式——英日式——俄国式 D、俄国式——美法式——英日式 |
晚清一位人士曾大声疾呼:“何以立国?曰富。何以制夷?曰强。何以致富强?曰在治人。人不自治,治之以法。”对材料中“治之以法”最恰当的理解是: |
[ ] |
A.推翻君主政体 B.废除不平等条约 C.改革科举制度 D.变革政治制度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