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先生在《看镜有感》中有一段很有名的话:“汉唐虽然也有边患,但魄力究竟雄大,人民具有不至于为异族奴隶的自信心,或者竟毫未想到,凡取用外来事物的时候,就如将彼俘

鲁迅先生在《看镜有感》中有一段很有名的话:“汉唐虽然也有边患,但魄力究竟雄大,人民具有不至于为异族奴隶的自信心,或者竟毫未想到,凡取用外来事物的时候,就如将彼俘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鲁迅先生在《看镜有感》中有一段很有名的话:“汉唐虽然也有边患,但魄力究竟雄大,人民具有不至于为异族奴隶的自信心,或者竟毫未想到,凡取用外来事物的时候,就如将彼俘来一样,自由驱使,绝不介怀。一到衰弊陵夷之际,神经可就衰弱过敏了,每遇外国东西,便觉得仿佛来俘我一样,推拒,惶恐,退缩,逃避,抖成一团,又必想一篇道理来掩饰,而国粹遂成为孱王和孱奴的宝贝。”这表明鲁迅主张
A.弘扬国粹,捍卫传统
B.吸收外来文化是自强自信的表现
C.对外来文化要保持高度警惕
D.接受外国东西易为异族奴隶

答案
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鲁迅通过对汉唐时期和近代中国对待外来文化的态度,以及汉唐和近代中国在世界上地位的变化对比,说明正确对待外来文化关系到国家的强弱和民族的振兴,能否吸收和敢于吸收外来文化是民族自强自信的表现,答案选B,A C D三项不符合题意主张。
点评:新文化运动时期在如何对待中西方文化方面产生了巨大分歧,新文化运动主张全盘吸收外来文化,对传统文化主张全盘否定,其对传统文化批判有一定的片面性。下题即是对此的最好说明:
一位学者对发生于近代的某一重大历史事件的评价是:“爱国”却“不爱”中国旧文化,“反帝”却崇拜帝国主义“文化”。这一重大历史事件指的是( D )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举一反三
陈独秀、鲁迅、胡适等一代文化先驱,正是吸纳和借助了西方文化,特别是西方文化中的民主、自由、科学思想,才建构了他们的现代文化思想,实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型。这启示我们
A.文化要求发展就应该弃古学西
B.文化要发展就应该兼容并收,海纳百川
C.文化要发展就必须大胆革新
D.文化要发展就应该吸纳和借助西方文化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钱玄同在《中国今后文字问题》中说:“欲使中国不亡,欲使中国民族为二十世纪文明之民族,必废以孔学,灭道教为根本之解决;而废记载孔门学说及道教妖言之汉文,尤为根本解决之根本解决。”钱玄同主张废除汉字的主要原因是
A.汉字是旧学说旧道德载体B.汉字违背自然进化原理
C.汉字不能适应全球化趋势D.汉字记载三纲五常说教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一般说来,思想启蒙运动总是发生在社会变革之前,而新文化运动却带有为辛亥革命“补课”的性质,主要是因为
A.彻底完成了辛亥革命未能完成的任务 B.第一次高举社会主义的大旗
C.使民主共和的观念开始深入人心 D.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梁启超在《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中指出:“近五十年来,中国人渐渐知道自己的不足了……第一期,先从器物上感觉不足。这种感觉,从鸦片战争后渐渐发动……第二期,是从制度上感觉不足。……所以……开始在社会上运动。……第三期,便是从文化根本上感觉不足。”
⑴中国“在器物上感觉不足”的背景是什么?采取了什么措施?(4分)
⑵在“从器物上感觉不足”、“从制度上感觉不足”、 “从文化根本上感觉不足”的三类人当中,材料的作者应属于哪一类?(1分)材料中所说的“在社会上运动”具体指的是什么事件?(2分)
⑶“从文化根本上感觉不足”的代表人物掀起了一场新文化运动,其开始标志是什么?(4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有论者称“爱国却不爱中国旧文化,反帝却崇拜帝国主义文化”。符合这一评价的历史事件是
A.义和团运动B.戊戌变法C.辛亥革命D.新文化运动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