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梁启超在《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中指出:“近五十年来,中国人渐渐知道自己的不足了……第一期,先从器物上感觉不足。这种感觉,从鸦片战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梁启超在《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中指出:“近五十年来,中国人渐渐知道自己的不足了……第一期,先从器物上感觉不足。这种感觉,从鸦片战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梁启超在《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中指出:“近五十年来,中国人渐渐知道自己的不足了……第一期,先从器物上感觉不足。这种感觉,从鸦片战争后渐渐发动……第二期,是从制度上感觉不足。……所以……开始在社会上运动。……第三期,便是从文化根本上感觉不足。”
⑴中国“在器物上感觉不足”的背景是什么?采取了什么措施?(4分)
⑵在“从器物上感觉不足”、“从制度上感觉不足”、 “从文化根本上感觉不足”的三类人当中,材料的作者应属于哪一类?(1分)材料中所说的“在社会上运动”具体指的是什么事件?(2分)
⑶“从文化根本上感觉不足”的代表人物掀起了一场新文化运动,其开始标志是什么?(4分)
答案
⑴两次鸦片战争的失败。开展洋务运动。(4分)
⑵属于“在制度上感觉不足的”人;具体指戊戌变法运动。(3分)
⑶开始标志: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4分)
解析

试题分析:(1)“在器物上感觉不足”是指要变革中国的落后经济状态,为此中国开展了洋务运动,其背景是两次鸦片战争的失败。(2)梁启超是维新变法运动的领袖人物,他属于“从制度上感觉不足”的人物。(3)新文化运动开始的标志是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
点评:近代中国求民主反侵略的思想潮流呈现出几个明显的特点,如①对西方的学习经历了由器物文明向制度文明再向思想文化的转变;②反帝反封建与求民主解放同步进行;③近代中国求民主反侵略的思想潮流以民族解放和国家独立为主题。
举一反三
有论者称“爱国却不爱中国旧文化,反帝却崇拜帝国主义文化”。符合这一评价的历史事件是
A.义和团运动B.戊戌变法C.辛亥革命D.新文化运动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一般来说,当帝国的权力来自一个人时,它便软弱;而当它来自千百万人民时则强大……如果学者、商人和老百姓都能关心民族的危险,那么,这样的人民将是聪明的,否则是愚昧的。”这种观点的最早倡导者应是
A.鸦片战争中新思想的代表人物B.甲午战争后的资产阶级维新派
C.辛亥革命时的资产阶级革命派D.新文化运动中激进的知识分子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新文化运动发起的目的是寻求“救国之要道”或“根本之救亡”,其“要道”或“根本”是         
A.改革制度B.思想启蒙C.发展经济D.改革军队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917年《东方杂志》发表文章《迷乱之现代人心》称:盲目输入西方学说,导致国家基本政治道德原则丧失、精神破产,造成通俗主义、平凡主义受推重,盲从欧美之风盛行。该文最有可能针对的是
A.中体西用思潮B.维新思潮C.新文化运动D.马克思主义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917年辜鸿铭在北京大学任教,梳着小辫子走进课堂,学生们一片哄堂大笑,辜鸿铭平静地说:“我头上的辫子是有形的,你们心中的辫子却是无形的。”下列运动中哪个主要是为剪掉同学们“心中的辫子”?
A.戊戌变法B.辛亥革命C.新文化运动D.五四运动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