鸦片战争时期萌发了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出现了如《四洲志》、《海国图志》、《瀛环志略》等一批著作,这里的“志”是指A.抒发救国抱负的书籍B.中国传统的记事文章或书

鸦片战争时期萌发了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出现了如《四洲志》、《海国图志》、《瀛环志略》等一批著作,这里的“志”是指A.抒发救国抱负的书籍B.中国传统的记事文章或书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鸦片战争时期萌发了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出现了如《四洲志》、《海国图志》、《瀛环志略》等一批著作,这里的“志”是指
A.抒发救国抱负的书籍B.中国传统的记事文章或书籍
C.历史地理专著D.介绍西方知识的著作

答案
B
解析

举一反三
最早在中国介绍蒸汽机原理的是
A.姚莹B.林则徐C.魏源D.徐继畲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8分)
材料一 “天下无数百年不变之法,无穷极不变之法。……变古愈尽,便民愈甚。尽得西洋之长技,为在后果之长技。”       ——《海国图志》
材料二 “若强中御外之策,唯有以忠义号召天下之心,以朝廷威灵合九州之力,乃天经地义之道,古今中外不易之理……夫不可变者,伦纪也,非法制也;圣道也,非器械也;心术也,非工艺也。”  ——      《劝学篇》
材料三 “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            ——    《变法通义》
材料四 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黑暗。                          
(1)以上材料分别属于哪些派别的观点?(4分)各举两个代表人物?(8分)其主张分别是什么?(8分)各有那些实践活动?(6分)
(2)根据以上材料,分析说明近代中国思想发展演变的基本特点。(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下图所示著作提出的思想主张是 
《海国图志》
[     ]
A.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B.师夷长技以制夷
C.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D.驱逐鞑虏,恢复中华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李鸿章《至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函》:“日本君臣发奋为雄,选宗室大臣子弟之聪秀者,往两国(英、法)制器厂师习各艺,又购制器之器,在本国制习,……去年英人虚声恫吓,以兵临之,然英人所视为攻战之利者,彼已分擅其长,而英人因无如之何也。”这表明李鸿章   
A.已找到强国御侮之道B.主张效法日本全盘西化
C.决意严守祖制不动摇D.未找到中国落后的根源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20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魏源提出:“善师四夷者,能制四夷;不善师外夷者,外夷制之……窃其所长,夺其所恃。”他又强调“势变道不变”,“乾尊坤卑,天地定位……是以君令臣必共,父命子必宗,夫唱妇必从”……后来为洋务派所承接,发展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如十九世纪七十年代早期资产阶级改良派思想家王韬说“当默深(魏源)先生时,与洋人交际未深,未能洞见其肺腑,然师长一说,实倡先声”。
——曾乐山《中西文化和哲学争论史》
材料二   如果说18世纪欧洲(主要是法国)的启蒙运动使人从神权的桎梏下解放出来,那么“五四”新文化运动则使中国人从孔子儒家为轴心的传统文化的束缚中挣脱出来,追求个体从大家庭中冲决出来取得自由平等独立的权利和地位。……
80年来,中国人从“师夷长技以制夷”开始,进而“中体西用”,进而自由平等博爱,进而民主和科学。在这个过程中,中国人认识世界同时又认识自身,其中每一步都伴随着古今中西新旧之争。高扬民主和科学之旗,包含着80年中西文化论争所积累起来的认识成果,又体现了认识的一种飞跃。它由古今中西新旧之争而来,又是对古今中西新旧之争的历史概括。中国人因此而找到了一个最重要、最本质的是非标准,而后才可能有完全意义上的近代中国和近代中国人。
……
历史阶段是不可超越的;但超越历史阶段的愿望又产生于历史发展过程所形成的内因和外因之中。……历史选择了社会主义,历史又以客观现实限制了主观愿望,这个矛盾,要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于是,在这种选择和限制的统一中形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思想和理论。……赋予资产阶级性质的革命以社会主义前途,承认了不可超越的历史阶段,同时又压抑了资本主义的未来发展。
——摘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比较魏源思想与新文化运动在对待传统和西方方面的不同之处,并分别指出两种思想文化的历史意义。(12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思想诞生的背景。(8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