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分)“中体西用”思想是近代以来,中国学习和借鉴西方文明的一种政治文化理念。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今欲强中国,存中学,则不得不讲西学。然不先以中学固其根柢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13分)“中体西用”思想是近代以来,中国学习和借鉴西方文明的一种政治文化理念。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今欲强中国,存中学,则不得不讲西学。然不先以中学固其根柢,端其识趣,则强者为乱首,弱者为人奴,其祸更烈于不通西学者矣……今之学者,必先通经以明我中国先圣先师立教之旨,考史以识我中国历代之治乱、九州之风土,涉猎子、集以通我中国之学术文章,然后择西学之可以补吾阙者用之。” “中学为内学,西学为外学;中学治身心,西学应世事,不必尽索之于经文,而必无悖于经义。” ——张之洞《劝学篇》 材料二 ……在梁启超看来,“中体西用”论者所要学习的西方技艺,都是不值一提的末枝小节;相反,被他们视为“本”或“体”而不愿加以改变的……才是应该先变、大变的。 ——吴一泉《“中体西用”说及其历史作用》 材料三 “中体西用”没有引导中华文化成功地进行转型,一方面是“中体西用”模式下的“中体”已不具有先进的凝聚核心作用,在现实中成为阻碍中西文化交流与融合的障碍。……另一方面,“中体”在吸收代表资本主义文化的“西用”之后,并没有实现“中体”本身的更新和发展,使中国封建文化形成一个新质的文化肌体。相反,中国文化在封建主义的故道上苟延残喘。 ——王艳华《从“多元一体”文化发展模式角度评析“中体西用”》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指出张之洞提出“中体西用”思想的直接目的。(2分) (2)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文化两方面理解材料一中的“中学为内学”的主张。(4分) (3)概括说明材料二、三分别从什么角度去否定“中体西用”思想的?(4分) (4)面对当今全球化的趋势,你能从“中体西用”思想的借鉴中得到哪些有益于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启示?(3分) |
答案
(1)目的:实现国家富强。(2分) (2)主张:从政治的角度看,指维护封建制度;(2分) 从文化的角度看,指固守传统文化。(2分) (3)角度:材料二:从改革内容是否有效(或是否触及根本)的角度;(2分) 材料三:从改革作用能否促进社会(文化)转型的角度。(2分) (4)启示:现代化不等于西方化,中国应坚持走自己的现代化发展道路; 在全球化背景下,坚持中国文化的个性; 中国当代的改革,必须走渐进式发展道路。 (3分) |
解析
略 |
举一反三
洋务派官员说:“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于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下列各项对洋务派的主张理解不正确的是A.提倡学习西方科技 | B.“中体西用” | C.不变革封建制度 | D.君主立宪 |
|
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内部开始发生分化,出现了洋务派和顽固派,他们之间的意见分歧主要在于A.是否继续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 B.是否对外采取妥协退让政策 | C.是否学习西方国家的先进技术 | D.是否学习西方国家的政治制度 |
|
某学生要以“近代以来的西学东渐及其影响”为主题撰写小论文,他可以选择的研究对象有A.商务印书馆、利玛窦 | B.《几何原本》、冯如 | C.商务印书馆、冯如 | D.同文馆、利玛窦 |
|
根据图片材料提供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图一所示的历史人物是近代中国第一批主张向西方学习的代表人物之一。该人物是谁?其代表作是什么?书中的哪一思想成为近代中国学习西方的口号?(3分) (2)图二所示的这本著作的作者是谁?属于哪一派别?他的政治主张是什么?(4分) (3) 图三所示人物是谁?简要介绍一下他在新文化运动中的主要贡献。(举两件事例)(3分) (4)上述三图见证了鸦片战争后,中国思想领域内向西方学习的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向西方学习的主要内容各是什么?(3分) |
马克思指出:“鸦片不曾产生催眠作用,反倒产生了惊醒作用,历史的发展好像首先要麻醉这个国家的人民,然后才能把他们从历史的麻木状态唤醒似的。”以下能证明马克思所说的“唤醒”的史实是A.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 | B.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 | C.鸦片战争期间爱国官兵的抗战 | D.新思想的萌发 |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