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     图一  甲午战争图                       图二 时局图 【材料二】 皇太后不愿将法尽变……则朕之权力实有未足。果使如此

【材料一】     图一  甲午战争图                       图二 时局图 【材料二】 皇太后不愿将法尽变……则朕之权力实有未足。果使如此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材料一】
    
图一  甲午战争图                       图二 时局图
【材料二】 皇太后不愿将法尽变……则朕之权力实有未足。果使如此,则朕位且不保,何况其他?                                         
——《光绪大事汇鉴》卷九                                               
【材料三】 康有为等人想以日本明治维新的要义为蓝图,在中国推行变法。但是没有认识到日本与中国国情不同,所处的国际环境不同等许多特点,而是机械地照搬日本的经验,只是从形式上学习,并没有掌握明治维新的真正“要义”。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分析推动中国社会变革的主要因素。
(2)依据材料三、四,分析中国维新变法失败的原因。结合日本明治维新成功的真正“要义”,你认为中国的出路在何方?
答案
(1)甲午战争中国战败;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民族危亡。
(2)原因:主观上,维新派依靠的是没有实权的皇帝,政令无法真正实行。客观上,中国封建势力强大;帝国主义要瓜分中国,反对中国发展资本主义。
出路:推翻清政府,实现民族独立,发展资本主义。
解析

试题分析:(1)材料一的两幅图片内容显示甲午战后民族危机的加深是推动中国社会变革的主要因素;(2)从材料中不难总结出中国维新变法失败的原因在于:主观上,维新派依靠的是没有实权的皇帝,政令无法真正实行;客观上,中国封建势力强大;帝国主义要瓜分中国,反对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维新变法的失败说明改良道路在中国走不通,唯一可行的是只有实行革命,推翻清政府,实现民族独立,发展资本主义。
点评:维新变法运动一直是高考中的常频考点和重难点,对其的考查角度较多,形式多样。就考查角度而言大体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①戊戌变法运动的时代背景②中日甲午战争与戊戌变法运动的关系③戊戌变法运动的具体内容④戊戌变法运动的性质和方式⑤戊戌变法运动的影响⑥戊戌变法运动失败的原因⑦戊戌变法运动的局限性。
举一反三
《盛世危言》中有这样一段话:自中外通商以来,彼族动肆横逆,我民日受欺凌,凡有血气孰不欲结发厉戈求与彼决一战哉!……我之商务一日不兴,则彼之贪谋亦一日不辍。纵令猛将如云,舟师林立,而彼族谈笑而来,鼓舞而去,称心餍欲,孰得而谁何之哉?吾故得以一言断之曰:“习兵战不如习商战。”依据材料推断其作者是(   )
A.魏源B.李鸿章C.郑观应D.康有为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下列观点符合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是(   )
A.夫不可变者,伦纪、圣道心术也,非器械艺也
B.立国之道,尚礼义不尚权谋,根本之图,在人心不在技艺
C.当世恶疾,帝制为最,唯合众共和为世界之潮流,顺者昌,逆者亡
D.君权与民权合则情易通,议法与行法分则事易就,二者行斯强也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895年,适逢甲午惨败,日本逼签条约,在北京应试的康有为等人联络各省官员上书光绪帝,要求拒签条约,变法图强,史称公车上书。”文中错误的表述是(   )
A.***B.时间C.参加者D.地点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梁启超在《戊戌政变记》中写到“人人封章,得直达于上。举国鼓舞欢蹈,民间疾苦,悉达天听”。反映的内容是(    )
A.命各省保荐,引进人才B.提倡官民上书言事
C.裁汰冗员,澄清吏治D.设邮政局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898年6月16日,康有为上书光绪帝:“勿去旧衙门,而惟增新衙门;勿黜革旧大臣,而惟擢小臣;多召见才俊志士,不必加其官,而惟委以差事,赏以卿衔,许其专折奏事足矣。”这段话反映出的本质问题是(    )
A.维新派要求光绪帝在变法中讲究策略
B.维新派要求光绪帝加强对封建官吏的控制
C.要求让更多的维新派参与政权
D.维新派在封建势力面前表现出妥协性和软弱性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