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一 在1920—1921年的转折关头,列宁及时指示“要立刻把列车引到另一条轨道上去。”材料二 当代中国改革开放大事记年代主 要 

(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一 在1920—1921年的转折关头,列宁及时指示“要立刻把列车引到另一条轨道上去。”材料二 当代中国改革开放大事记年代主 要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 在1920—1921年的转折关头,列宁及时指示“要立刻把列车引到另一条轨道上去。”
材料二 当代中国改革开放大事记
年代
主 要 内 容
1978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
1979
中共中央、国务院批准广东、福建在对外经济活动中实行“特殊政策、灵活措施”并决定在深圳、珠海、厦门、汕头试办经济特区。
1980
中共中央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几个问题》,肯定了包产到户的社会主义性质。
1982
中共十二大首次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观点。
1983
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广。
1984
5月,中共中央决定进一步开放大连、秦皇岛等14个港口城市,逐步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确认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1985
当年起,相继在长江、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和环渤海地区开辟经济开发区。
1987
中共十三大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政治体制改革的任务。
1992
中共十四大正式提出了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
2001
12月11日我国正式成为世贸组织成员。
(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一中“另一条轨道”的主要含义。(4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国改革开放的主要特点。(6分)
(3)根据上述材料,谈谈你的认识。(5分)
答案

(1)含义:①由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转变为新经济政策。②利用商品、货币关系等市场经济的手段来恢复发展经济。③允许多种经济成分并存,提倡多种形式的资本主义。(任答二点,每点2分,共4分。如答新经济政策具体内容,每条1分,最多给2分。)
(2)特点:①逐步推进,不断深化。②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或一边实践一边摸索)。③先农村后城市。④先经济后政治。⑤先试点再全面铺开。⑥具有长期性、复杂性。(任意三点即给6分)
(3)认识:①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都是经济调整的手段,不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根本区别;②各国应从国情出发充分利用市场和计划两种手段发展经济,制定或调整相应的经济政策。③ 改革是社会发展的永恒动力,要坚持不断深化改革。(言之有理皆可给分,任选两点得5分,答一点得2分)
解析

试题分析:(1)联系题干时间1920—1921可知是苏俄由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转变为新经济政策,可从市场、货等币比较两者含义。具体内容有:①由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转变为新经济政策。②利用商品、货币关系等市场经济的手段来恢复发展经济。③允许多种经济成分并存,提倡多种形式的资本主义。
(2)从表格中提取信息,可以从理论到实践,从经济到政治,从农村到城市等视角分析归纳。具体表述可以参照:①逐步推进,不断深化。②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或一边实践一边摸索)。③先农村后城市。④先经济后政治。⑤先试点再全面铺开。⑥具有长期性、复杂性等。
(3)属于开放性试题,从经济与市场联系、经济体制改革要是适合各国国情等角度回答即可。具体表述为:认识:①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都是经济调整的手段,不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根本区别;②各国应从国情出发充分利用市场和计划两种手段发展经济,制定或调整相应的经济政策。③ 改革是社会发展的永恒动力,要坚持不断深化改革。
举一反三
(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列宁从俄国农民的实际情况出发,推行新经济政策,培育农贸市场,逐步引导农民走合作社的道路。***沿着列宁的思想,首先在农村推行了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发展乡镇企业和农村商品经济,从而初步构筑了适应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农村新经济体制框架。这样,把集体统一经营和家庭分散经营有机结合起来,适应农业生产的特点和我国农村生产力发展水平,解放和发展了农村生产力,带来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历史性巨变。
——摘自刘秀红《列宁新经济政策与中国改革开放政策之比较》
有学者认为:***改革开放的理论是对列宁新经济政策的继承和发展,并具有一定的超越性。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该观点加以说明。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下列对扭转苏维埃战争局势具有关键作用的政策(  )。
A.将大型工业收归国有  B.实行余粮收集制
C.实行义务劳动制  D.实行粮食税制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假如俄国的农民伊凡,将自己家里的粮食拿到市场上出售,然后将一部分赚得的钱在商店里买了一双马靴。你认为这件事不可能发生于(  )。
A.1917~1918年B.1918~1920年
C.1921~1927年D.1917年以前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我们国家(苏联)的经济结构相当沉重,机器制造业和国防综合体占整个生产规模的75%,而日用消费品占25%”。材料主要反映了苏联经济发展的特点是                                                      (  )。
A.以工业化为主导
B.优先发展重工业和国防工业
C.农业经济基础薄弱
D.以牺牲环境为代价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十月革命后的苏维埃俄国,曾试图‘直接过渡到纯社会主义的经济形式和纯社会主义的分配’,几年以后感到这是‘力所不能及的’。”为了解决“力所不能及”所引发的社会危机,苏俄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  )。
A.颁布《四月提纲》
B.采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实施新经济政策
D.推行斯大林模式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