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宁在《十九世纪末的俄国的土地问题》一文中说:“社会主义是消灭商品经济。”并认为,“只要仍然有交换那谈什么主义是可笑的。”下列哪一政策体现了列宁的以上主张(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列宁在《十九世纪末的俄国的土地问题》一文中说:“社会主义是消灭商品经济。”并认为,“只要仍然有交换那谈什么主义是可笑的。”下列哪一政策体现了列宁的以上主张( )A.新经济政策 | 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 C.《土地法令》 |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
|
答案
B |
解析
试题分析:“社会主义是消灭商品经济。”并认为,“只要仍然有交换那谈什么主义是可笑的。”表明列宁此时反对商品经济和商品交换,AD都注意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与题干不符;C是关于土地分配问题,也不合题意;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通过军事和行政手段管理经济,否认商品贸易,因此选B. 点评:在整个国内战争时期,苏维埃政府通过采用带有军事性质的手段,使苏维埃俄国迅速形成了严格控制整个国民经济的、高度集权的经济体制,为赢得战争的胜利提供了物质保障。战争结束后,该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和平时期社会主义经济发展规律的不适应性日益明显地暴露出来,并引起了社会动荡,1921年被“新经济政策”所取代。 |
举一反三
“农民并非受人蛊惑,‘自觉地’进行反布尔什维克党的活动,而是感到切身利益受到损害,‘本能地’起来反对苏维埃。”为此,苏维埃政府采取的具体对策是A.推行余粮收集制 | B.实行粮食税收政策 | C.推行农业集体化政策 | D.取消农产品义务交售制 |
|
评价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历史作用时,首先应看它是否有利于A.集中人力物力投入战争 | B.把革命理想变为现实 | C.促进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 D.维护新生政权的权威 |
|
(1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二年(1922年),社会景况顿然改观。街市上人山人海,农家妇女、老人、工人、学生……种种色色人簇拥在一处。这里一批白面包、香肠、火腿、牛奶、糖果点心,那里一批小褂、绒裤、布匹……政府与农民的关系也得到了缓和,商业也活跃了起来。 ——据瞿秋白1920年12月到1922年12月在苏俄考察的记载 【材料二】 一位年轻的记者曾经问富兰克林·罗斯福:“你是共产党吗?”“不是。”“你是社会主义者吗?”“不是。”……“那你的哲学是什么?”“哲学?我是基督教徒,是民主党人,如此而已” ——据内森·米勒《罗斯福正传》 (1)据材料一,指出苏俄社会状况“改观”的表现。苏俄社会状况的改观与哪一政策的实施相关?(6分) (2)材料二中记者问罗斯福是否“社会主义者”的原因是什么?罗斯福新政的实质是什么?(6分) (3)苏俄和美国的政策调整,对我们今天的改革与建设有何重大启示?(4分) |
学者闻一在著作《凯歌悲壮》里,把苏联的历史依次分为五个时期:凯歌年代、退却年代、剥夺年代、战争年代、战后年代。其中出现在“退却年代”现象是A.国家集中分配产品 | B.收购制取代义务交售制 | C.允许一定程度的私有制 | D.优先发展重工业 |
|
(18分)20世纪世界经济几经危机与新生。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既然我们还不能实现从小生产到社会主义的直接过渡,所以作为生产和交换的自发产物的资本主义,在一定范围之内是不可避免的,所以我们应该利用资本主义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之间的中间环节,作为提高社会生产力的手段、途径、方法和方式。” ——列宁 (1)材料一中,“从小生产到社会主义的直接过渡”指的是什么政策?为什么这条道路行不通?据材料一,新经济政策主要“新”在哪里?(4分) 材料二 在30年代的时候,他实行了一些新政,然后使市场经济又回到了一个比较健康发展的轨道。……开创了市场经济的新模式。 ——《大国崛起》解说词 (2)材料中的“他”所开创的“新模式”“新”在哪里?有什么历史影响?(6分) 材料三
(3)1978年以来,我国进入了改革开放新时代,材料三的两幅图片说明“新时代”“新”在哪里?图片中两种新事物的出现有什么相同的积极作用?(6分) (4)综上所述,谈谈你对经济发展的认识。(2分)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