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闻一在著作《凯歌悲壮》里,把苏联的历史依次分为五个时期:凯歌年代、退却年代、剥夺年代、战争年代、战后年代。其中出现在“退却年代”现象是A.国家集中分配产品B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学者闻一在著作《凯歌悲壮》里,把苏联的历史依次分为五个时期:凯歌年代、退却年代、剥夺年代、战争年代、战后年代。其中出现在“退却年代”现象是A.国家集中分配产品 | B.收购制取代义务交售制 | C.允许一定程度的私有制 | D.优先发展重工业 |
|
答案
C |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认识问题的能力。从题干分期来看,这五个时期应该对应的是十月革命时期、新经济政策时期、斯大林模式时期、二战时期、二战后经济改革时期。新经济政策时期因为部分恢复了资本主义经济,允许一定程度的私有制,故被看作是退却时代。 故选C。ABD项分别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改革时期、斯大林体制初期。 点评:新经济政策的最大的特点就是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调节生产,在此基础上,苏俄的经济得到好转。此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斯大林体制的主要内容、影响等也需要掌握。 |
举一反三
(18分)20世纪世界经济几经危机与新生。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既然我们还不能实现从小生产到社会主义的直接过渡,所以作为生产和交换的自发产物的资本主义,在一定范围之内是不可避免的,所以我们应该利用资本主义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之间的中间环节,作为提高社会生产力的手段、途径、方法和方式。” ——列宁 (1)材料一中,“从小生产到社会主义的直接过渡”指的是什么政策?为什么这条道路行不通?据材料一,新经济政策主要“新”在哪里?(4分) 材料二 在30年代的时候,他实行了一些新政,然后使市场经济又回到了一个比较健康发展的轨道。……开创了市场经济的新模式。 ——《大国崛起》解说词 (2)材料中的“他”所开创的“新模式”“新”在哪里?有什么历史影响?(6分) 材料三
(3)1978年以来,我国进入了改革开放新时代,材料三的两幅图片说明“新时代”“新”在哪里?图片中两种新事物的出现有什么相同的积极作用?(6分) (4)综上所述,谈谈你对经济发展的认识。(2分) |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中写道:“农民和新商人即当时所称的‘耐泼曼", 都能雇佣劳动力, 并能保留他们在经营中获得的利润。不过, 列宁设法使国家控制了土地所有权……。”对上述现象理解正确的是A.满足了农民对土地所有权的要求 | B.为苏俄三年国内战争的胜利提供了保障 | C.帮助苏俄经济很快走出困境 | D.是苏俄直接向共产主义过渡的设想和实践 |
|
(1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国极大多数农民都经营着细小的个体经济,我们把我们拟定的共产主义社会纲领中可以实现的东西先建立起来,这在某种程度上脱离了广大农民的常规,……我们原来打算直接用无产阶级国家的法令,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生产和产品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犯了错误。 ——《列宁选集》 材料二 1933年5月12日,美国国会通过了第一部《农业调整法》。该法案采取的主要策 略是“限额耕种”,农户自愿与政府签订市场协议,凡是根据政府“按户分配耕地面积计划”,“自愿”减少耕地、限制产量的农户都可以得到政府的津贴。……当时实行《农业调整法》时,引起了美国民众的强烈抗议,那些正在债务中挣扎的农场主们也不明白为何要控制种植,他们对农业调整议案也抱有戒心。 ——《政府对农业的“哺育”——浅析罗斯福新政的农业政策》 材料三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我们改革经济体制,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改革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一系列相互联系的环节和方面。这种改革,是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有计划、有步骤、有秩序地进行的,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改革的进行,只应该促进而绝不能损害社会的安定、生产的发展、人民生活的改善和国家财力的增强。 ——选自《十二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们犯了错误”指的是什么?为纠正这一错误,采取了什么措施?(2分)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国会通过《农业调整法》的背景是什么?针对民众的“抗议”和“戒心”,你如何理解“限额耕种”的积极作用?(4分) (3)依据材料三从产生的原因和结果两方面分析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正确性。(4分) |
1918年苏维埃政府发布命令,宣布苏维埃共和国成为一个军营;苏维埃政府对于居民的粮食及其他生活必需品的供应,由政府统一实行调配制。内战时期在交换和流通方面,基本取消了市场关系。这表明苏维埃共和国正在实施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 B.市场经济体制 | C.农业集体化运动 | D.社会主义工业化 |
|
1921年,苏俄实行的新经济政策A.破坏了工人和农民的联盟 | B.有利于当时生产力的提高 | C.恢复了资本主义经济秩序 | D.实现了向社会主义直接过渡 |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