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现代历史上,各国针对各自经济发展问题都进行了有益的积极的探索。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俄国就像是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而现在,谢天谢地,他居然能够拄

近现代历史上,各国针对各自经济发展问题都进行了有益的积极的探索。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俄国就像是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而现在,谢天谢地,他居然能够拄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近现代历史上,各国针对各自经济发展问题都进行了有益的积极的探索。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俄国就像是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而现在,谢天谢地,他居然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
------1921年列宁的讲话
材料二   1929-1937年美国失业率变化表
年份
1929
1930
1931
1932
1933
1934
1935
1936
1937
失业率(%)
3.2
8.9
16
24
25.2
22
20.3
17
14.3
 
材料三   美国《时代周刊》1985年9月23日封面。题目是《中国正在远离马克思》,画面很清楚地对毛和邓两个不同时代的生活进行了对比。一边是游行的队伍高举着马克思的画像,农民在田里插秧;另一边是忙忙碌碌的上班族,高楼大厦,汉堡包,照相机等消费品。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苏俄“居然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得益于什么政策?这一政策的特点是什么?它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有何重要意义?(6分)
(2)  根据材料二,说明美国这一时期失业率的变化情况,并分析产生这一变化的原因。(6分)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时代周刊》将***列为该期杂志的封面人物的原因。你又是怎样理解这期杂志封面的标题?(10分)
答案

(1)新经济政策。利用市场、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经济。找到了一条在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正确的路。(6分)
(2)变化:由升到降。原因:胡佛采用自由放任政策,无力应对危机;罗斯福新政采取国家干预经济措施恢复发展经济,以工代赈,保障劳工利益,减少失业率。(6分)
(3)***领导中国进行改革开放,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国力增强,人民生活改善。(2分)观点错误(是西方社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一种歪曲)。(2分)从政治上看,我们坚持和发展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从经济上看,建立并逐步完善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从思想上看,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结合,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6分)
解析

试题分析:
(1)材料一出自1921年列宁的讲话。联系史实,1921年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取代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的特点是利用市场、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经济;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丰富与发展。
(2)分析材料二《1929-1937年美国失业率变化表》可以看出,1929-1933年,美国的失业率呈上升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原因是资本主义世界爆发了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1933-1937年,呈下降趋势;原因是罗斯福新政的实施缓和了经济危机。
(3)《时代周刊》将***列为该期杂志的封面人物的原因是***领导中国人民进行改革开放。这期杂志封面的标题是“中国正在远离马克思主义”。首先明确这一观点是错误的,理由可以从中国的政治、经济状况和指导思想等方面归纳。
点评:人类社会所创造的经济发展模式,是全人类共同的财富,它不分民族、国家和意识形态。20世纪形成了两种社会制度并存的格局,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和资本主义经济模式互相影响,都发生了很大变化,给世界各国探索现代化道路提供了有益借鉴。
举一反三
新中国成立初期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道路探索的环节中,与俄国新经济政策实质最为相似是
A.社会主义改造时期实行国家资本主义B.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
C.人民公社化运动D.改革开放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6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28年苏联开始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计划的目的是使国家富强,在军事上和工业上自给自足。工业化,特别是重工业的发展,是计划的核心。在没有外国贷款的情况下进行的工业化,农业部门成为重要的资金来源。集体化使大规模的农庄代替了以往的小块田地,这就使资本(机器、拖拉机等)应用于土地成为可能,这有利于提高人均产量。集体化又使上级机关更容易通过管理手段来控制集体农庄的剩余产品。
——据(美)帕尔默、科尔顿:《世界近现代史》
(1) 1928年后苏联农业政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原因是什么?(2分)
(2)从工业与农业关系的角度,评价斯大林时期形成的经济体制。(4分)
材料二 中国的工业化是在农业生产力水平很低的状况下启动的,落后的传统农业对工业化造成极大制约,这种制约突出表现在农产品供给短缺的制约和农村市场需求不足的制约两种形式。因此随着中国工业化发展战略的全面推行,对农业发展的要求就变得十分强烈。
——《20世纪50年代中国急速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工业化背景分析》
(3)新中国“一五”和“二五”计划期间,在工农业方面开展了哪些运动?(3分)
材料三 经过1978—2002年25年的发展,工业经过多年的积累已民可实现独立发展,农产品供给的稳定性则成为整个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自1993年后实施了保护价收购政策,其目标是减少粮食市场的波动对农业造成的损失,……为进一步增加农民收入,种粮直补和农业税减免等政策从2003年后得到逐步推行。
(4)1978年后中国的工农业建设取得了什么重大成就?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取得重大成就的原因。(5分)
(5) 结合以上材料,概括发展经济过程中应注重的问题。(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921年后,苏俄实行粮食税,允许自由贸易,推行按劳取酬,这一系列做法和1934年后斯大林推行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中实行的政策最大的不同是
A.政策推行的社会背景不同B.政策实施的根本目的不同
C.政策实行后的结果不同D.政策所涉及的经济体制不同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列宁说:“在战争结束了的时候,俄国就像是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而现在,谢天谢地,他居然能够拉着拐杖走动了!”这根“拐杖”所起的作用是(  )
A.赢得了一战胜利B.建立了完善的工业体系
C.巩固了工农联盟D.完成了向社会主义过渡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921年列宁对美国商人阿曼德·哈默说:“我们是个落后国家,资源丰富而未经开发。美国可以在这儿找到原料和销售机器的市场,以后还可以在这里推销工业产品。而我们需要美国的技术和方法,以及美国的工程技术人员。”列宁这次谈话的背景是苏俄正在
A.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实施经济建设五年计划
C.实行新经济政策D.实施农业集体化政策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