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列宁说:我们还不能实现从小生产到社会主义的直接过渡……所以我们应该利用资本主义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的中间环节,作为提高生产力的手段.途径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列宁说:我们还不能实现从小生产到社会主义的直接过渡……所以我们应该利用资本主义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的中间环节,作为提高生产力的手段.途径.方法和方式。 材料二: 斯大林时期苏联经济体制主要表现为:实行单一的公有制,包括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实行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实行排斥市场的指令性计划;主要以行政手段管理经济。这种模式在经济建设中取得过成就,但其弊病和问题越来越暴露出来。 ——引自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Ⅱ 请回答: (1)受材料一中的“直接过渡”和“利用资本主义”的思想影响,苏俄分别实行了什么经济政策?(4分)分析由“直接过渡”向“利用资本主义”转变的原因和影响。(8分) (2)20世纪50年代以后,针对斯大林模式经济上的弊端苏联进行了哪几次改革尝试?(6分)试分析这几次尝试失败的共同原因和对苏联历史产生的影响。(4分) (3)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对我国今天社会主义建设的启示。(6分) |
答案
(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 原因:国内战争胜利以后,苏维埃急需恢复遭战争破坏的经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超出了俄国当时的生产力水平,农民的不满与日俱增,频繁发生暴动;国家无力直接领导和组织所有企业的生产。为了解决国内的经济困难和政治危机,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3分) 影响:放弃了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设想和实践。受到广大工人和农民的支持,使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苏维埃政权得到巩固。(2分) (2)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和戈尔巴乔夫改革。 失败原因:都没有彻底改变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2分) 影响:改革未彻底改变体制,制约了苏联政治经济的发展,戈尔巴乔夫改革直接造成了苏联解体。(2分) (3)启示:社会主义建设要从本国国情出发,尊重客观规律;生产关系的变革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改革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要搞好国民经济各部门的综合平衡;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方向等。(言之有理,答出三点即得分。) |
解析
试题分析:(1)对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过渡到新经济政策的原因要点要全,结合新政策出台的形势思考苏维埃的急切任务;结合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内容看国家组织管理经济的能力;结合旧政策所产生的影响看实行新政策的意图即可全面归纳其原因。(2)苏联在斯大林体制建立后,进行了三次改革,具体内容可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失败的原因既有三者相同的原因,也有不同的原因,要具体的分析。(3)此问可结合材料依据自己的理解作答,言之有理即可。 点评:苏联建立了斯大林体制,其特点是高度集中。在一定的时期内,推动了社会的发展,但是其弊端也是日益明显,僵化的色彩越来越严重。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和戈尔巴乔夫等纷纷进行改革,但最终都以失败告终。 这给我们以教训和启示,改革既要有魄力,还要有原则。 |
举一反三
20世纪20年代初,在苏维埃俄国出现了美国人办的哈默文具店,在这个店里有各种各样的文具和好玩的东西。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A.表明当时的苏俄各种经济成分并存 | B.文具店丰富了俄国人民的生活 | C.新经济政策是要向资本主义靠拢 | D.新经济政策允许外国资本家来投资 |
|
蒋经国在苏联求学时曾在日记中写道:“午饭后……我和几个朋友走到街上买东西。莫斯科没有大的商店,满街都是小商人的店铺,商店有国家与商人开办之别。”据此日记内容可知当时苏联A.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 B.实行新经济政策 | C.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 | D.实行农业集体化 |
|
在这一时期,苏联的整体实力大有提升,与美国的差距不断缩小,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也有大幅度提高;同时苏联在这一时期四处扩张势力,并把大量资源花费在与美国进行的军备竞赛中,而国内的经济问题却越来越严重,逐渐暴露出了危机。“这一时期”执政的是
A.斯大林 | B.赫鲁晓夫 | C.勃列日涅夫 | D.戈尔巴乔夫 |
|
20世纪二三十年代,在世界现代化发展道路上有两个伟大人物进行了两次重大的制度创新,即列宁在苏俄采取新经济政策,罗斯福在美国推行新政,二者的相似之处不包括A.都在较为困难的情况下实施 | B.都强调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扩大生产 | C.都符合本国当时的实际需要 | D.都开创了经济发展的新模式 |
|
列宁在1920年提出了“共产主义就是苏维埃政权加全国电气化”著名公式。结合时代背景,对此公式合理的理解是A.展望了苏联将在20世纪30年代建成社会主义 | B.强调了现代化经济建设对社会主义发展的重要性 | C.新经济政策推动了苏俄电气化的发展 | D.共产主义与资本主义相比有充分的优越性 |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