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各项的表述,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论语在先秦诸子散文里,是语录体散文的典范之作,记载了孔子和其弟子的言行,是儒家的经典之一。B.老子主张“清静无

下列各项的表述,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论语在先秦诸子散文里,是语录体散文的典范之作,记载了孔子和其弟子的言行,是儒家的经典之一。B.老子主张“清静无

题型:单选题难度:简单来源:不详
下列各项的表述,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论语在先秦诸子散文里,是语录体散文的典范之作,记载了孔子和其弟子的言行,是儒家的经典之一。
B.老子主张“清静无为”,幻想国家退回小国寡民的社会状态他的思想,是完全消极的。
C.孟子发展了孔子关于“仁”的思想,在战国时期,他提倡仁政和王道,并在各诸侯国中间积极游说。
D.儒家和道家思想,有很大的区别,但是他们在某些方面又有互补性,共同影响了我们民族思想的发展。

答案
B
解析
老子的思想,也有积极的一面。
举一反三
判断下列说法哪一句不是孔子的言论(    )
A.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B.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C.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D.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题型:单选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下列文学常识有错误的一项是:(    )
A.中国古代重要的文化典籍包括“经史子集”:经部指儒家的经典;史部指记载历史兴衰治乱和各种人物以及制度沿革等的历史书;子部泛指诗词文赋专集等著作;集部指记录先秦诸子百家及其学说的书籍。
B.“四书”包括:《大学》、《中庸》、《论语》、《孟子》,最初是由南宋朱熹编辑并进行了详细的注释和发挥。
C.“前四史”为《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中国古代历史著作的编写体例有“国别体”、“纪传体”、“编年体”等。
D.春秋战国时代是中国历史上一次重大的变革时代,大批人才脱颖而出,各种主张和学说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形成了所谓“百家争鸣”的局面。文化经典代表作品有《老子》《论语》《孟子》《庄子》《墨子》《韩非子》《荀子》等。

题型:单选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下列内容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A.《大学》所展示的,是儒学三纲八目的追求,所谓三纲,是指明德、新民、止于至善。它既是《大学》的纲领旨趣,也是儒学“垂世立教”的目标所在,所谓八目,是指 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B.《晋灵公不君》一文中,晋灵公不君就表现在“厚敛以雕墙”,“从台上弹人,以观其辟丸”,和虐杀厨师三件事上。
C.孔子撰《春秋》,在语言平面上“不露山水”,但在表达平面上,自能见其“微言大义”,后人就称这种手法为“春秋笔法”。
D.《南能北秀》一文对南北二宗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认为在对于人的心性的认识上,他们是一致的,即都认为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不变的真性,而众生因迷妄颠倒不能觉悟。而从悟道方式上看,虽然侧重点不同,却是互为补充的。

题型:单选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阅读文言语段,回答下列问题(10分)
[甲]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乙]初,宣子田于首山,舍于翳桑,见灵辄饿,问其病。曰:“不食三日矣。”食之,舍其半。问之。曰:“宦三年矣,未知母之存否,今近焉,请以遗之。”使尽之,而为之箪食与肉,寘诸橐以与之。既而与为公介,倒戟以御公徒,而免之。问何故。对曰:“翳桑之饿人也。”问其名居,不告而退。遂自亡也。
小题1:下列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盍各言尔志”何不B.见灵辄饿,问其病饥饿
C.饭疏食、饮水名词作动词,吃D.倒戟以御公徒,而免之使……免
小题2:下列句子加线词用法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而为之箪食与肉即而与为公介B.于我如浮云宣子田于首山
C.曲肱而枕之未知母之存否D.问其名居,不告而退宣子未出山而复
小题3: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2分
A、子路的志向见出其率性、豪爽,但他只施其于自己的朋友
B、赵盾之所以脱险的另一重要原因,平日为官方正恩惠养民,得到他所求助的饿人的帮助而得免于难。
C、孔子的志向,见出其以“道”为本的胸怀,他要把恩义普施众人。
D、颜渊说话温文、舒缓,可见其儒雅风度,是一个谦谦君子。
小题4:翻译(每句2分,共4分)
①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          ②“不食三日矣。”食之,舍其半。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李謩
(唐)卢肇
謩,开元中吹笛为第一部,近代无比。有故,自教坊请假至越州。公私更宴,以观其妙。时州客举进士者十人,皆有资业,乃醵二千文,同会镜湖,欲邀李生湖上吹之,想其风韵,尤敬人神。以费多人少,遂相约各召一客。会中有一人,以日晚方记得,不遑他请。其邻居独孤生者,年老,久处田野,人事不知,茅屋数间,尝呼为“独孤丈”。至是遂以应命。
到会所,澄波万顷,景物皆奇。李生拂笛,渐移舟于湖心。时轻云蒙笼,微风拂浪,波澜陡起。李生捧笛,其声始发之后,昏曀齐开,水木森然,仿佛如有鬼神之来。坐客皆更赞咏之,以为钧天之乐不如也。独孤生乃无一言,会者皆怒。李生以为轻己,意甚忿之。良久,又静思作一曲,更加妙绝,无不赏骇。独孤生又无言。邻居召至者甚惭悔,白于众曰:“独孤村落幽处,城郭稀至,音乐之类,率所不通。”会客同诮责之,独孤生不答,但微笑而已。李生曰:“公如是,是轻薄,为复是好手?”独孤生乃徐曰:“公安知仆不会也?”
独孤曰:“公试吹《涼州》。”至曲终,独孤生曰:“公亦甚能妙,然声调杂夷乐,得无有龟兹之侣乎?”李生大骇,起拜曰:“丈人神绝!某亦不自知,本师实龟兹人也。”又曰:“第十三叠误入《水调》,足下知之乎?”李生曰:“某顽蒙,实不觉。”独孤生乃取吹之。李生更有一笛,拂拭以进。独孤视之曰:“此都不堪取,执者粗通耳。”乃换之,曰:“此至入破①,必裂,得无吝惜否?”李生曰:“不敢。”遂吹声发入云四座震栗李生蹙踖不敢动至第十三叠揭示谬误之处敬伏将拜。及“入破”,笛遂败裂,不复终曲。李生再拜,众皆帖息,乃散。
明旦,李生并会客皆往候之。至则唯茅舍尚存,独孤生不见矣。越人知者皆访之,竟不知其所去。
[注] ①入破:唐朝大曲一般有十多遍,可以分为三段,即散序、中序、破。前两段音乐舒缓,只歌不舞,“破”的第一遍为“入破”,入破后丝鼓合鸣,节奏急促,舞者开始入场。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公私更宴,以观其妙更:交替,轮换。
B.时州客举进士者十人举:提拔,推举。
C.公如是,是轻薄轻薄:轻视,鄙薄。
D.李生更有一笛,拂拭以进进:献上。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以日晚方记得秦以攻取之外
B.独孤生乃无一言于是遂去,乃令张良留谢
C.仿佛如有鬼神之来予之及于死者不知其几矣
D.竟不知其所去某所,而母立于兹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宫廷乐师李謩的演奏独步天下,一次偶然的机缘,让他遇到了身怀绝技却不为人知的独孤生,懂得了学无止境、天外有天的道理。
B.小说善于运用铺垫衬托的艺术手法,以“宾”衬“主”,以高衬高,用不同凡响的李謩,衬托出独孤生的神妙超绝。
C.作者善于创造意境,营造了一个与音乐相和谐的环境气氛。湖光山色的描摹或渲染气氛,或烘托演技,写景写人,情景相生。
D.为了突出独孤生这一人物形象,作者把着力点放在对他的笛声的描摹上,用响遏行云、吹裂笛子来刻画他演技的高超,用听众的反应来突出演奏艺术的震撼力,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
小题4:用“/ ”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遂 吹 声 发 入 云 四 座 震 栗 李 生 蹙 踖 不 敢 动 至 第 十 三 叠 揭 示 谬 误 之 处 敬 伏 将 拜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