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经济学家、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毅夫曾经说:“只有对经济体制不断调整和创新,才能保持经济发展的活力。”中外历史上的许多事例,都验证了林毅夫教授的这句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著名经济学家、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毅夫曾经说:“只有对经济体制不断调整和创新,才能保持经济发展的活力。”中外历史上的许多事例,都验证了林毅夫教授的这句话。 材料一:在战争刚刚结束的时候,俄国就像是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而现在,谢天谢地,他居然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把市场,实际上就等于把商品、货币、市场机制引进到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里面去,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上,这是一个重大的突破。 ——《大国崛起·苏联的故事》 材料二:斯大林时代是一个社会发生巨大变革、实现农村经济向城市经济基本转变的飞跃前进的时代——在斯大林领导下,苏联发展成为一个重要的工业大国,它的大量人口从农村流到了城市,一个制度化的由中央全面控制的社会主义体制形成了……苏联经济也一直以比较高的速度持续增长。 ——布热津斯基《大失败》 材料三
图一 图二 【解读】图一:粮票(1955年起发行至1993年停止流通),昭示那个时期的经济体制特色,颇具史料价值。图二:新中国第一张股票。1983年7月8日由深圳市宝安县联合投资公司发行,它打破了“股票是资本主义的专利”的旧观念。此后,上市公司在中国纷纷涌现。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的是俄国实行的哪一经济政策?为什么说它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大突破?(6分) (2)材料二中的“社会主义体制”是指什么?它对苏联产生了什么影响? (6分)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从图一到图二反映出中国的经济体制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它所体现的中国经济体制调整与二战后西方国家资本主义经济体制调整的侧重点有何不同?(8分) (4)以上经济体制调整的变化说明了什么? (4分) |
答案
(1)新经济政策。(2分) 利用商品、货币、市场来建设社会主义。(4分) (2)变化:实行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2分) 影响:促进了苏联经济的高速持续增长,基本上实现了工业化;但也导致农重轻比例失调,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缓慢,生产积极性受到压抑,阻碍苏联经济的进一步发展。(4分) (3)变化:由计划经济体制到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4分)不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侧重于利用“计划”调节;中国侧重于利用“市场”调节。(4分) (4)启示:经济体制必须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创新。或经济改革要依据国情实事求是要善于总结和借鉴他国的经验和教训等。(4分) |
解析
试题分析:(1)在战争刚刚结束的时候,俄国就像是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把市场,实际上就等于把商品、货币、市场机制引进到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里面去” 可联系是指国内战争结束后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恢复了国民经济。 (2)结合所学知识,斯大林模式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它的出现,有其历史功绩,也存在很多弊端。积极:①通过两个五年计划,迅速实现工业化,苏联称为工业强国。②苏联经济实力的迅速增长为后来取得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物质基础。③有利于提高国民的文化素质,在扫除文盲的基础上,国家培养了大批各方面的专家。④斯大林模式开辟了一种不同于市场经济的计划经济体制和新型的工业化模式,是苏联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和创新。这一模式在初期和战争时期曾发挥过积极作用。弊端:①政治上:高度集权,破坏民主集中制,导致社会缺乏民主,造成个人的高度专权;干部职务终身制,对干部没有形成必要的监督;对斯大林个人崇拜盛行。 ②经济上:片面发展重工业,导致农业和轻工业长期落后,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缓慢;牺牲农民利益,农民生产积极性不高;压制地方和企业积极性,阻碍经济可持续性发展;日益僵化,成为苏联解体的重要原因 。结论:是苏联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和创新,曾在初期和战争时期发挥过积极作用,但不是建设社会主义的惟一模式。 (3)粮票到股票反映了中国由计划经济体制到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后面一问注意比较不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侧重于利用“计划”调节;中国侧重于利用“市场”调节。 (4)属于开放性问题,但根据材料可总结出,经济体制没有固定的模式可言,要与时俱进,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的优点可以相互借鉴等 点评:文综高考历史非选择题的基本特点 1.基本结构: 一般由材料和问题组成 1)材料:涉及历史知识或热点知识的文字材料或图表材料 2)问题:主要有五大类 (1)根据材料(含图表材料)概括、分析、概述、说明、指出…… (2)根据材料(含图表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分析、概述、说明、指出…… (3)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分析、概述、说明、指出…… (4)对比两则(或两则以上)材料说明、指出异同点(或各自特点)…… (5)简述……的启示 2.基本类型: 材料解析题 3.答案类型: 1)据答案来源分: (1)来源于材料的答案:指从指定材料中概括、归纳或摘录的答案。例如:2007高考文综(一)第38题(历史)第(1)问的三个答案要点分别来自材料一中的三段材料。即“有助于扩大本国就业,加强国防建设;禁运改变了美国的传统政策,实际上是不中立的(禁运偏袒了一方,使海军强国失去获得军火的机会);战争地带 经常发生变化不可能由国会立法予以长期确立,应由行政部门确定”。 (2)来源于课本的答案:指出自课本的原话、某种观点、认识或看法等;例如:2007高考文综(一)第40题(历史)第(1)问的答案要点是来自教材中的原话即“东起淮水,西至大散关”。 (3)来源于自己组织的答案:多指根据相关历史知识自己归纳答案。例如:2007高考文综(一)第38题(历史)第(3)问国际背景的答案要点要求考生根据相关历史知识自己归纳。 2)据答案内容分: (1)限定性或半限定性答案:指来源于课本或材料中的答案。如:根据材料(含图表材料)和部分根据材料(含图表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分析、概述、说明、指出…… (2)开放性答案:指来源于自己组织的答案。如:问启示题和部分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题。 3)据答案形式分: (1)列举型:如:从指定材料中概括、归纳或摘录的答案;写出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等。 (2)简述型:对答案要进行简单论述。 |
举一反三
斯大林时期的经济政策与列宁的新经济政策的最大区别是( )A.对工农联盟和农业发展的认识 | B.遂社会主义工业的政策和态度 | C.社会主义分配原则的不同 | D.是否排斥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 |
|
有人说:“对发展经济来讲,中国的人民公社化运动和苏俄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都是不成功的”。究其共同原因是A.没有把经济建设放在首位 | B.过份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 C.有利于国民经济的恢复 | D.超越了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列宁说:我们还不能实现从小生产到社会主义的直接过渡……所以我们应该利用资本主义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的中间环节,作为提高生产力的手段.途径.方法和方式。 材料二: 斯大林时期苏联经济体制主要表现为:实行单一的公有制,包括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实行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实行排斥市场的指令性计划;主要以行政手段管理经济。这种模式在经济建设中取得过成就,但其弊病和问题越来越暴露出来。 ——引自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Ⅱ 请回答: (1)受材料一中的“直接过渡”和“利用资本主义”的思想影响,苏俄分别实行了什么经济政策?(4分)分析由“直接过渡”向“利用资本主义”转变的原因和影响。(8分) (2)20世纪50年代以后,针对斯大林模式经济上的弊端苏联进行了哪几次改革尝试?(6分)试分析这几次尝试失败的共同原因和对苏联历史产生的影响。(4分) (3)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对我国今天社会主义建设的启示。(6分) |
20世纪20年代初,在苏维埃俄国出现了美国人办的哈默文具店,在这个店里有各种各样的文具和好玩的东西。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A.表明当时的苏俄各种经济成分并存 | B.文具店丰富了俄国人民的生活 | C.新经济政策是要向资本主义靠拢 | D.新经济政策允许外国资本家来投资 |
|
蒋经国在苏联求学时曾在日记中写道:“午饭后……我和几个朋友走到街上买东西。莫斯科没有大的商店,满街都是小商人的店铺,商店有国家与商人开办之别。”据此日记内容可知当时苏联A.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 B.实行新经济政策 | C.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 | D.实行农业集体化 |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