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注重实际的列宁认识到让步是不可避免的——因而于1921年采取了新经济政策,这一政策允许局部的恢复资本主义,尤其在农业和贸易方面。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注重实际的列宁认识到让步是不可避免的——因而于1921年采取了新经济政策,这一政策允许局部的恢复资本主义,尤其在农业和贸易方面。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注重实际的列宁认识到让步是不可避免的——因而于1921年采取了新经济政策,这一政策允许局部的恢复资本主义,尤其在农业和贸易方面。……对列宁来说,新经济政策并不意味着社会主义在俄国的结束,而是暂时的退却,“后退一步是为了前进两步”。
——《全球通史》
材料二 苏联虽然号称 “最发达的社会主义国家”,但主要消费品长期供应不足。经过七十多年的建设,1985年苏联人均GNP(国民生产总值)为3396美元,不仅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而且还落后于亚洲、拉丁美洲一些国家。苏联人均收入为西方国家的三分之一左右,但由于苏联实行控制消费、高积累的政策,苏联人的生活水平与西方的差距更大,而且,主要消费品长期短缺、供给不足……
——《全球通史》
材料三 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在经历了80年代初以农村改革为重点的第一阶段,和80年代中后期以城市为重点、城乡联动和全面改革以来,以中国共产党十四大为标志,改革进入了新阶段。……新阶段是改革的攻坚阶段,是以建立新体制为主要使命的阶段。
——宁可主编《中国经济发展史》
(1)结合所学知识,如何理解材料一中新经济政策“后退一步是为了前进两步。”?(1分)
(2)材料二反映了苏联社会发展的什么问题?出现上述问题的根本原因是什么?(2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时期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特点。(6分)
(4)综合上述材料,苏联、中国改革出现不同结果,对你有何启示?(3分)
答案
(1)放弃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设想和实践,开始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指导生产,逐步向社会主义过渡。(1分)
(2)问题:经济发展极为缓慢,人民生活水平低。根本原因: 苏联斯大林体制或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2分)
(3)特点:从改革效果看,中国经济迅速发展;从改革进程看,从农村到城市,从试点到推广;从改革的深度看,突破了旧的经济体制,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6分)
(4)改革一定要从国情出发,要致力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应循序渐进等(3分)(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

试题分析:(1)要结合新经济政策的特点及作用分析。新经济政策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扩大生产,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
(2)从材料二内容可看出苏联人民生活水平不高,经济发展缓慢等。其原因可结合斯大林体制的弊端分析。
(3)改革的特点依据材料三归纳: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第一阶段以农村改革为重点; 80年代中后期以城市为重点、城乡联动和全面改革;新阶段以建立新体制为主要使命。
(4)是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如改革一定要从国情出发,要致力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应循序渐进等。
点评:改革的目的是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不改革那些不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就不能解放生产力。因此,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必由之路。必须以改革总揽全局,把改革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以改革促进社会发展,随社会发展不断深化改革。
举一反三
下列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评价错误的是
A.它不是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正确政策B.在一定范围内恢复了资本主义
C.巩固苏维埃政权D.确立了社会主义经济体制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俄国十月革命后,布尔什维克党“设想不必先经过一个旧经济适应社会主义经济的
时期就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在这一设想下采取的经济政策是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新经济政策
C.社会主义工业化D.农业集体化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10分)
材料一

材料二  1920年末至1921年初,农民武装暴动席卷西西伯利亚、坦波夫省和沃罗涅日省等地。到1921年春,农民暴动几乎遍及全国。……据统计,1921年有50多起大规模农民起义。有一起暴动叫“叉子起义”,农民没有武器,就以叉子作武器,同官兵对抗,这是名副其实的“揭竿而起”。   
——郑异凡《农民的“布列斯特”——列宁是怎样对农民妥协让步的》
材料三 下列是两张1925年的苏联经济统计数据表,表一据俞良早《马克思主义东方社会理论研究》整理,表二据《苏联社会主义经济史》整理。
表一 农村成人年消费量表(单位:公斤)
 
粮食


1919年
181
16.5
0.5
1925年
229
38.7
4.6
表二 工人工资增长表(1925年9月)
行业
比战前提高
食品
57.6%
造纸
35.6%
纺织
23.1%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在当时的形势下,苏俄实行了什么经济政策?其主要目的是什么?(2分)
(2)材料二反映了苏俄社会出现什么问题?导致这一问题出现的直接原因是什么?(2分)
(3)材料三表格反映当时苏联经济出现什么新变化?这种变化主要得益于当时哪一经济政策?该政策起到什么积极作用?(5分)
(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苏俄经济政策调整的主要依据是什么?(1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苏维埃政权颁布的法令规定:“必须实行国家的粮食垄断,即绝对禁止任何人的粮食贸易……绝对禁止任何人保存和隐藏粮食。这一措施属于
A.战时共产主义B.新经济政策C.斯大林模式D.罗斯福新政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新经济政策的实施改变不了苏俄的社会主义性质,这是因为 (  )
A.用固定的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
B.流通领域实行自由贸易
C.部分国有企业采用租让制和租借制
D.国家坚持发展社会主义大生产和国家掌握经济命脉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