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分)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苏美从各自的实际出发对本国的经济体制进行了调整和创新。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1921年列宁说:“目前已经很清楚,我们

(16分)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苏美从各自的实际出发对本国的经济体制进行了调整和创新。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1921年列宁说:“目前已经很清楚,我们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16分)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苏美从各自的实际出发对本国的经济体制进行了调整和创新。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21年列宁说:“目前已经很清楚,我们用冲击的方法,即用简捷、迅速、直接的办法实行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的原则的尝试已经失败了。……政治形势向我们表明,在许多经济问题上,必须退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从冲击转到围攻的方法上去。”
——引自《苏联兴亡史》
材料二 必须再后退,从国家资本主义转到国家调节买卖、货币流通,私人市场比我们强大,通常的买卖、贸易代替了商品交换。
——引自《列宁全集》42卷
材料三 兹宣布,国会的政策是:……促使各同业团体之间的合作行动,以提供普遍福利;要在适当的政府制裁和监督下,引导如维护劳资双方的联合行动;要淘汰不公平的竞争惯例;要使各产业的现有生产能力得到最充分的利用;要取消不适当的生产限制(暂时有需要的除外)。
——傅任敢译《全国产业复兴法(1933年(节录)》
请回答:
(1)材料一说明了苏俄的经济政策将发生怎样的变化?(2分)
(2)材料二中的“再后退”退到了什么地步?(2分)“后退”的目的是什么?(2分)
(3)据材料三,指出罗斯福“新政”的内容有哪些?(4分)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罗斯福新政的核心措施是什么?(2分)
(4)依据以上三则材料,指出苏、美经济体制的调整与创新各有何特点?(4分)
答案
⑴变化:以新经济政策代替战时共产主义政策。(2分)⑵退到:由商品交换后退到私人买卖。(2分)目的:恢复被战争破坏的经济;巩固苏维埃政权;发展商品生产,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基础。(2分)(3)内容:“公平竞争”、避免盲目的竞争、解决劳资纠纷、取消不适当的生产限制等。(4分)核心:产业复兴法(或工业复兴法)。(2分)
(4)特点:苏俄通过恢复商品货币关系,来恢复发展国民经济;美国是国家干预经济。(4分)
解析

举一反三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有这样一个场景:冬妮娅和她的丈夫乘坐的列车因缺少燃料,被迫停在铁路工地附近。工地负责人表示,工地可以提供木材作燃料,但列车上的乘客必须参加一天的义务劳动。它反映了当时的什么经济措施
A.实行成年人义务劳动,规定“不劳动者不得食”B.企业国有化
C.一切生活必需品由国家集中分配D.铁路部门必须由国家经营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下列各项不属于新经济政策的内容的是
A.对部分国有企业采取租让制和租借制的形式B.实行实物配给制
C.对国营企业实行经济核算D.允许商品买卖,实行自由贸易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市场关系的存在是新经济政策的决定因素。……我们过去认为,可以一举消灭市场关系,而实际情况表明,我们恰恰要通过市场关系走向社会主义。
——苏联早期***布哈林
材料二 (新政)所谓“新”,指的是抛弃了自1776年以来所确定的自由放任、自由竟争和通过资本主义经济本身自我调节的基本原则,实现国家对经济生活的干预和调节。
——引自《自分散到整体的世界史》
材料三 中国的主体坚定不移地实行社会主义,……在这个前提下,可以容许在自己身边,在小地区和小范围内实行资本主义。                          
——***
根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你是否赞同材料一中布哈林的观点?结合苏联(俄)早期历史实践说明之。(3分)
(2)材料二指什么史实?其实质和特点是什么?对资本主义发展有何深远影响?(4分)
(3)请结合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简要说明材料三中***的思想。(4分)
(4)综合上述材料,你有何认识?(4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37分)
材料一  马克思把19世纪称为“现代”,其划分的标准是生产方式的变化。他认为,16世纪以来欧洲发生的社会巨变,导致了大工业的兴起,带来了现代生产方式,这种现代生产方式把单个国家的历史活动纳入世界史性的共同活动。由于“新的工业的建立已经成为一切文明民族的生命攸关的问题”,由于这种新生产方式所揭示的现代社会的经济运动规律及其现实的发展趋势,马克思预见到,那些经济落后、工业不发达的国家将会以工业发达国家作为自己发展的未来景象。这也是“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的必然。
由于马克思认为那些经济落后、工业不发达的国家将会以工业发达国家作为自己发展的未来景象,也就是说不同国家都将走上现代化道路,而现代化造就的高度发达的生产力则是实现社会主义的物质前提。
——《现代化研究》第四辑,第476页
(1)材料中马克思谈到的“导致了大工业的兴起”的“16世纪以来欧洲发生的社会巨变”主要指什么?(6分
(2)指出“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的实质。(2分)马克思认为实现社会主义的物质前提是什么?(2分)
材料二 “俄国生产力还没有发展到足以实现社会主义的水平”,他们(指反对列宁观点的第二国际和孟什维克)把这个无可争辩的论点,用千百种腔调一再重复,他们觉得这是对评价我国革命有决定意义的观点。
既然建设社会主义需要有一定的文化水平,我们为什么不能首先用革命手段取得达到这个一定水平的前提,然后在工农政权和苏维埃制度的基础上追上别国的人民呢?
——《列宁选集》,人们出版社1960年版,第691页
(3)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列宁为“追上别国的人民”做了哪些实践尝试。(6分)其效果如何?(8分)
材料三  对于中国共产党这个以实现共产主义为最终目标的政党来说,现代化只是因为它能够创造实现社会主义所必需的物质前提而成为它的阶段性目标,而如何在实现现代化、为社会主义的实现创造物质基础的同时克服现代化的弊病,保证国家发展的社会主义方向,就成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在这方面,***思想与***理论都做出了回应。***思想主要解决的是实现现代化的前提,而实现现代化的实践,无疑属于***理论。
(4)如何理解材料三中“***思想主要解决的是实现现代化的前提,而实现现代化的实践,无疑属于***理论”的含义?(7分)
(5)根据所学知识,指出***思想在实现现代化实践中的表现。从中能得出哪些经验教训?(6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新经济政策和战时共产主义相比,主要“新”在
A.国家控制经济命脉B.在一定限度内恢复发展商品经济
C.无产阶级掌握了国家政权D.建立起社会主义经济基础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