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1921年3月,俄共(布)第十次代表大会召开,根据列宁的提议通过了实行新经济政策的决议。……当这消息被共产国际的各国代表得知

(18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1921年3月,俄共(布)第十次代表大会召开,根据列宁的提议通过了实行新经济政策的决议。……当这消息被共产国际的各国代表得知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18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21年3月,俄共(布)第十次代表大会召开,根据列宁的提议通过了实行新经济政策的决议。……当这消息被共产国际的各国代表得知时,有些外国革命者痛惜地哭叹道:“晓得今天是这样,我们错不该参加十月革命了。”还有人吼道:“列宁要把我们带到哪里去?”……西方人士却说:“俄国的这一招,是痛击我们的!”
材料二   “总统先生!”一位年轻的记者曾经问富兰克林•罗斯福:“你是共产党吗?”“不是。”“你是社会主义者吗?”“不是。”这位记者对罗斯福拒不承认自己属于那种常规的意识形态感到困惑,最后问道:“那你的哲学是什么?”“哲学?”有点迷惑不解的总统说,“哲学?我是基督教徒,是民主党人……如此而已。”
材料三  1946~1992年,法国政府连续实施了10个计划,规划经济发展方向,确定总体目标和长远战略:这些计划是指导性的,一些指标对企业,尤其是私有企业没有强制性,主要是为企业决策提供权威的信息和可靠的政策依据。政府采取激励措施来推动计划的实现。……戴高乐总统也曾说过,计划能补偿自由的缺点,而同时又不使它失去优点。
请回答:(1)材料一中列宁实行的新经济政策为什么让许多革命者感到“痛惜”?西方人士为什么说“俄国的这一招,是痛击我们的”呢?(6分)
(2)材料二中的记者为什么质问罗斯福是“共产党”是“社会主义者”呢?(4分)
(3)依据材料三说明法国政府是如何对经济进行干预的?你认为材料中“自由的缺点”及计划的“优点”各是什么?(6分)
(4)某中学历史兴趣小组决定围绕上述材料开展研究性学习,请你为他们拟订一个恰当的题目,要求紧扣材料内容。(2分)
答案
(1)新经济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恢复了资本主义,利用市场发展经济。 实行新经济政策的最终目的是实现向社会主义的过渡。(6分)(2)罗斯福新政中规定了保障劳工的一些基本权利,触动了垄断集团的利益;罗斯福采取的国家干预经济的方式违背了资本主义自由竞争的原则,不被人们所理解。(4分)(3)制定经济计划,规划经济发展方向。自由的缺点: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不能调整资本主义市场的自身矛盾。计划的优点:一定程度上避免了私人资本主义生产的盲目性,推动了经济的发展。(6分)(4)计划与市场在经济运行中的作用。(2分)
解析
(1)新经济政策是部分的利用资本主义进行发展生产,所以让许多革命者感到“痛惜”。(2)罗斯福的政策与传统的自由放任政策有着很大的区别,从而引起了人的误解。(3)自由与计划都是市场调节的手段,但各有利弊。(4)制定的研究性学习题目必须与三段材料都有关系。
举一反三
1921年,新经济政策通过后,有共产国际里的革命者尖叫道:“列宁要把我们带到哪里去?”出现这种情况的根本原因是此人 (  )
A.没有弄清楚社会主义的本质是什么B.认为列宁在俄国恢复了资本主义
C.存在严重的“左倾幼稚病”D.与列宁有阶级利益的冲突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6分)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苏美从各自的实际出发对本国的经济体制进行了调整和创新。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21年列宁说:“目前已经很清楚,我们用冲击的方法,即用简捷、迅速、直接的办法实行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的原则的尝试已经失败了。……政治形势向我们表明,在许多经济问题上,必须退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从冲击转到围攻的方法上去。”
——引自《苏联兴亡史》
材料二 必须再后退,从国家资本主义转到国家调节买卖、货币流通,私人市场比我们强大,通常的买卖、贸易代替了商品交换。
——引自《列宁全集》42卷
材料三 兹宣布,国会的政策是:……促使各同业团体之间的合作行动,以提供普遍福利;要在适当的政府制裁和监督下,引导如维护劳资双方的联合行动;要淘汰不公平的竞争惯例;要使各产业的现有生产能力得到最充分的利用;要取消不适当的生产限制(暂时有需要的除外)。
——傅任敢译《全国产业复兴法(1933年(节录)》
请回答:
(1)材料一说明了苏俄的经济政策将发生怎样的变化?(2分)
(2)材料二中的“再后退”退到了什么地步?(2分)“后退”的目的是什么?(2分)
(3)据材料三,指出罗斯福“新政”的内容有哪些?(4分)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罗斯福新政的核心措施是什么?(2分)
(4)依据以上三则材料,指出苏、美经济体制的调整与创新各有何特点?(4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有这样一个场景:冬妮娅和她的丈夫乘坐的列车因缺少燃料,被迫停在铁路工地附近。工地负责人表示,工地可以提供木材作燃料,但列车上的乘客必须参加一天的义务劳动。它反映了当时的什么经济措施
A.实行成年人义务劳动,规定“不劳动者不得食”B.企业国有化
C.一切生活必需品由国家集中分配D.铁路部门必须由国家经营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下列各项不属于新经济政策的内容的是
A.对部分国有企业采取租让制和租借制的形式B.实行实物配给制
C.对国营企业实行经济核算D.允许商品买卖,实行自由贸易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市场关系的存在是新经济政策的决定因素。……我们过去认为,可以一举消灭市场关系,而实际情况表明,我们恰恰要通过市场关系走向社会主义。
——苏联早期领导人布哈林
材料二 (新政)所谓“新”,指的是抛弃了自1776年以来所确定的自由放任、自由竟争和通过资本主义经济本身自我调节的基本原则,实现国家对经济生活的干预和调节。
——引自《自分散到整体的世界史》
材料三 中国的主体坚定不移地实行社会主义,……在这个前提下,可以容许在自己身边,在小地区和小范围内实行资本主义。                          
——邓小平
根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你是否赞同材料一中布哈林的观点?结合苏联(俄)早期历史实践说明之。(3分)
(2)材料二指什么史实?其实质和特点是什么?对资本主义发展有何深远影响?(4分)
(3)请结合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简要说明材料三中邓小平的思想。(4分)
(4)综合上述材料,你有何认识?(4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