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静静的顿河》中的一位暴动士兵说:“青天白日里就进行疯狂的抢劫!把我们家的粮食全搞走啦,连小石磨都抬走啦,法令上是说这样为劳动人民吗?”士兵的话主要针对战时

小说《静静的顿河》中的一位暴动士兵说:“青天白日里就进行疯狂的抢劫!把我们家的粮食全搞走啦,连小石磨都抬走啦,法令上是说这样为劳动人民吗?”士兵的话主要针对战时

题型:同步题难度:来源:
小说《静静的顿河》中的一位暴动士兵说:“青天白日里就进行疯狂的抢劫!把我们家的粮食全搞走啦,连小石磨都抬走啦,法令上是说这样为劳动人民吗?”士兵的话主要针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中的[     ]
A.余粮征集制  
B.企业国有政策
C.取消自由贸易  
D.强制劳动制度
答案
A
举一反三
1918年夏,协约国与俄国国内的反革命势力联合向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发起进攻,很快占领了苏俄大约3/4的国土,致使国内最重要的粮食和燃料来源被切断,40%的工厂因缺乏原料而停工、停产,交通运输几近瘫痪,人民忍饥挨饿,苏维埃政权岌岌可危。在这种情况下,苏维埃政府决定  [     ]
A.签订《布列斯特和约》,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
B.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实行新经济政策
D.实行工业化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在俄罗斯长篇小说《切温古尔》中有这样一段话:“令人费解的是,(红军来了)分了土地,却又把每一粒粮食都收走了。你倒是自己去尝尝这样的土地的滋味吧。”按上述材料进行情况解读,符合史实的是
①背景:新生的苏维埃政权陷于国内外反动势力的包围
②内容:苏维埃政府采取了余粮征集制,导致农民的不满 
③后果:促使苏维埃政府推行农业集体化政策
④结论:落后的俄国难以建成社会主义[     ]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列宁指出:“我们原来打算直接用无产阶级国家的法令,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生产和产品的分配。现实生活证明我们犯了错误。”对此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     ]
A.列宁否定了新经济政策的历史作用
B.材料中的“错误”指的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适应当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
D.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是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我国“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主线引起高三学生的热议。
某校高三(1)班同学围绕“坚持科学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题主线,查找到下列材料和问题,请你共同参与。
材料一 1918年列宁说:“在一个遭受帝国主义战争破坏的国家里,实行……已经超越‘一般革命’的任务,而是共产主义的任务,是推进社会主义的主要门径。”……1921年列宁又说:“我们用简捷、迅速、直接的办法实行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的原则的尝试已经失败了。……政治形势向我们表明,在许多经济问题上,必须退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从冲击转到围攻的方法上去。”    ——《苏联兴亡史》
材料二 1950年,苏联国防工业获得重大突破,但工业消费品供应不足,而且质量较差。农业发展缓慢,到1953年全苏人均粮食仍低于1913年。集体农庄向国家义务交售了粮食总产量的60%和全部甜菜与皮棉。农庄庄员的劳动报酬很低,这种状况在此后很长时间内没有得到根本改善。——《世界当代史》
(1)依据材料一,说明苏俄的经济政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变化的原因。 
                                                                                                                                                                
(2)依据材料二,归纳苏联在发展国民经济上存在的问题。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和最终导致的社会后果。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1920年,苏俄农民中流传这样的说法:“土地属于我们,面包却属于你们;水属于我们,鱼却属于你们;森林属于我们,木材却属于你们。”它反映的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     ]
A.损害了农民的利益,引起了农民的不满      
B.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C.实行了军事化的措施                      
D.取消了自由贸易制度
题型:福建省期中题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