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在苏联农业集体化运动中,绝大多数农户加入集体农庄。农庄的播种结构、播种面积、牲畜种类数量、农畜产品的分配等各项指标,都

(1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在苏联农业集体化运动中,绝大多数农户加入集体农庄。农庄的播种结构、播种面积、牲畜种类数量、农畜产品的分配等各项指标,都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1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苏联农业集体化运动中,绝大多数农户加入集体农庄。农庄的播种结构、播种面积、牲畜种类数量、农畜产品的分配等各项指标,都由国家决定。为保证工业化所需资金,国家实行义务交售制,以远低于生产成本的价格收购农庄的产品。1953年斯大林逝世时,苏联出现了严峻的农业形势:人均粮食和肉类的产量只有432公斤和30公斤,比革命前1913年的540公斤和31.4公斤还要低。
(1)根据材料,概括1953年苏联出现严峻农业形势的原因。(4分)
材料二 1933年美国的《农业调整法》规定:凡根据政府“按户分配耕地面积计划”,“自愿”减少耕地、限制产量的农户都可以得到政府的津贴。同时农业调整局下令铲除1000万亩棉花并屠宰超过600万头猪。这样的举措以至于当时南方流行这样的说法:受过训练的骡子都知道在棉苗之间穿行,就连它们也不会去践踏棉田,这暗喻着做出如此荒唐决定的政府官僚们远远不及骡子聪明。
——摘编自《政府对农业的“哺育”》
(2)结合所学分析,美国农业调整局的举措反应的实质。(2分)材料中“政府官僚们远远不及骡子聪明”的观点,你是否认同并结合所学说明理由。(3分)
材料三 1978年11月,安徽风阳县小岗村18位农民签下“生死状”,实行包产到户,揭开了农村改革的序幕。1979年1的粮食总产量就相当于全队1966年到1970年5年的总和。1985年1月,中央取消农产品统购统销制度,进一步放宽农村政策,放活农村金融,扩大城乡交流。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执行干事约瑟特·施琳说,中国向世界证明一代人的努力就可打败饥饿。
(3)根据材料,概括“中国用一代人的努力可打败饥饿”的原因。(4分)
(4)综合上述材料,在农业建设中你有哪些经验教训值得总结。(2分)
答案
(15分)
(1)僵化的计划经济的管理体制;牺牲农业发展工业的政策;(4分)
(2)政府干预经济发展(放弃了自由放任主义)(2分)
认同;人口失业,饥饿横行。 (得分要求:描述大危机时期的农业情况)
不认同:(大危机中农产品价格下降)为了维持市场的稳定、重建市场信心、保障农场主的利益。(得分要求:描述政府举措的目的) (言之成理,酌情给分,最高不超过3分)
(3)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改变计划经济的管理体制;(4分)
(4)政府对农业市场要适当干预。要以满足农民的生产、生活需要为出发点;  农业政策要符合当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合理调节农业在国家整个经济体中的发展比重;(任意一点2分)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1)“各项指标,都由国家决定”提炼的答案是: 僵化的计划经济的管理体制。“为保证工业化所需资金,国家实行义务交售制,以远低于生产成本的价格收购农庄的产品”提炼的答案是:牺牲农业发展工业的政策。此题比较容易,学生应该能拿到满分才可以。
(2)“按户分配耕地面积计划”特别是“计划”二字能提炼出答案政府干预经济发展或者(放弃了自由放任主义),农业调整局下令铲除1000万亩棉花并屠宰超过600万头猪,特别是“下令”二字也能能提炼出答案政府干预经济发展或者(放弃了自由放任主义)。“限制产量”这都是很明显的对经济的干预。也是考查罗斯福新政的核心特点。
(3)“实行包产到户,揭开了农村改革的序幕”可以提炼出答案: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中央取消农产品“统购统销”制度可以提炼出答案:改变计划经济的管理体制。本题是在考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国有企业改革和 农村改革。中国向世界证明一代人的努力就可打败饥饿是说中国可以解决温饱问题。
(4)从材料一可以提炼出答案:要以满足农民的生产、生活需要为出发点。从材料二可以提炼出答案:政府对农业市场要适当干预。从材料三提炼出答案:农业政策要符合当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合理调节农业在国家整个经济体中的发展比重”这个答案要点其实是从材料一提炼出来的,就是要重视农业。
举一反三
俄罗斯总统普京在5月20号到上海参加了亚信会议,并对我国进行国事访问,他曾经在回答“你怎样看待俄罗斯解体”时,引用俄罗斯家喻户晓的一句话说“谁不为俄罗斯解体而惋惜,谁就没有良心,谁想回复过去的苏联,谁就没有头脑”大多数人不想回复过去的苏联,主要原因是
A.片面发展重工业
B.忽视民主与法制
C.体制僵化,社会缺乏活力
D.与美国争夺世界霸权,造成解经济困难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斯大林在论述苏联工业化时说:“没有重工业就无法保卫国家,所以必须赶快发展重工业,如果这事迟了,那就要失败”。他强调苏联发展重工业,就外部环境而言,是因为
A.马歇尔计划的出台B.苏联处于资本主义世界的包围中
C.冷战格局的形成D.社会主义阵营的出现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在某历史时期,苏联流传着一段笑话:美国外交代表团到苏联访问,接待官员陪他们参观“建设的伟大成就”,并且得意地说:“到了下一个五年计划,每个苏联家庭都可以拥有一架私人飞机!”美国人惊讶地问:“他们要飞机干什么呢?”苏联官员说:“当然有用啊……譬如你在莫斯科听说列宁格勒开始供应面包了,你可以马上开着飞机赶去排队。”这一笑话主要反映的实质是
A.苏联人民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满B.赫鲁晓夫执政时期的浮夸风
C.苏联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D.当时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有学者说:“苏联制度的设计用意,在于尽快将一个极落后,开发度极低的国家,早早送上工业化的大道……尽管这个制度极其缺乏效率,极其浪费,却毕竟达到了上述目标。”据此可知该学者
A.赞同列宁的新经济政策B.客观评价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认为斯大林模式有合理之处D.否认赫鲁晓夫改革的必要性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口号是历史的浓缩,通过它们可以还原一个真实的历史。下列口号出现在斯大林执政时期的是
A.“废除余粮收集制,拥护固定粮食税”
B.“谁不加入集体农庄,谁就是苏维埃政权的敌人”
C.“开垦、开垦、再开垦”
D.“建立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