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前)苏联的工业已经迅速向前发展,因为政府提取了大约40%的国民收入用于再投资;相比之下,美国只提取了大约20%的国民收入。”材料强调的是A.战时共产主义

“(二战前)苏联的工业已经迅速向前发展,因为政府提取了大约40%的国民收入用于再投资;相比之下,美国只提取了大约20%的国民收入。”材料强调的是A.战时共产主义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二战前)苏联的工业已经迅速向前发展,因为政府提取了大约40%的国民收入用于再投资;相比之下,美国只提取了大约20%的国民收入。”材料强调的是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有效性
B.新经济政策提高了人民的积极性
C.二战前苏联的体制促进了工业化进程
D.国民收入水平低是苏联解体的原因

答案
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二战前苏联的工业已经迅速向前发展”是指20世纪30年代,当时苏联执行“斯大林模式”快速实现了工业化,所以C项符合题意,A B两项出现在“斯大林模式”之前,D项材料中无法体现。
点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和“斯大林模式”是苏联社会主义经济发展过程中采用的三种不同的模式,在各时期都发挥了其应用的巨大贡献,但各种弊端也都呈现出来。高考对其的考查主要侧重三者之间的异同比较。
举一反三
苏联实现农业集体化以后,政府采取提高工业产品价格、降低农产品价格的方法,抑制农民的消费。这反映了斯大林模式的特点是
A.加强对农业的管理,摆脱粮食供应困难
B.优先发展重工业,农业为工业化提供资金
C.实施五年计划,进行有计划的经济发展战略
D.经济改革的重点放在农业方面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黄苇町在《苏共亡党十年祭》中说,“……当时的苏联社会科学院曾进行过一次问卷调查,被调查者认为苏共仍然代表工人的占4%,认为代表全体人民的占7%,认为苏共代表全体党员的也只占11%,而认为苏共代表党的官僚、代表干部、代表机关工作人员的,竟占85%!”依据这则材料,如果从执政党的建设方面分析苏联社会主义事业失败的原因,最根本的是
A.体制僵化,监督机制的缺失B.党内特权、腐败现象严重
C.严重脱离群众,日益失去群众的支持D.人民群众对苏共的极端不信任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下表是依据《剑桥欧洲经济史》中苏俄的相关资料改编而成。对此的正确解读是(   )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出现危机B.通货膨胀严重影响了国家安全
C.经济资源日益集中到政府手中D.计划经济体制模式基本建成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有人认为,苏联发明了“在落后的以农业为主的国家,靠人力劳动投资,迅速跨过工业化阶段的无情的国家公式”,这一观点
A.基本肯定了农业集体化运动B.指出了新经济政策的积极作用
C.较客观地评价了斯大林模式D.揭露了赫鲁晓夫改革的本质属性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932年,全球最大的移民国家——美国,也第一次出现向外移民的倾向,先后有10万美国人申请移居苏联。导致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苏联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吸引了美国人B.罗斯福当选总统后实行宽松的移民政策
C.美苏关系的缓和D.对社会主义制度的向往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