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鸿章曾自嘲自己为“大清朝这座破屋的裱糊匠”,下列哪个人的作为与李鸿章比较一致A.列宁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斯大林开创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新局面C.勃列日列夫推行

李鸿章曾自嘲自己为“大清朝这座破屋的裱糊匠”,下列哪个人的作为与李鸿章比较一致A.列宁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斯大林开创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新局面C.勃列日列夫推行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李鸿章曾自嘲自己为“大清朝这座破屋的裱糊匠”,下列哪个人的作为与李鸿章比较一致
A.列宁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斯大林开创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新局面
C.勃列日列夫推行“新经济体制”
D.戈尔巴乔夫推行“加速经济发展战略”

答案
C
解析

试题分析:“大清朝这座破屋的裱糊匠”的意思是维护清朝封建统治的前提下局部改革,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清朝的封建制度;勃列日列夫推行“新经济体制”后是对斯大林体制的小修小补,没有从根本上突破斯大林模式,因此与之相似;AB 是苏俄获苏联体制或政策的创新,D从根本上突破了斯大林模式,但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因此选C.
举一反三
一位前苏联杂志主编这样讽刺戈尔巴乔夫:“他摆弄这个国家,就像家庭主妇摆弄卷心菜一样。他以为只要把外面的烂叶子剥掉,就会有里边的好心子,他不停地剥下去,一直到剥光为止。”该主编认为戈尔巴乔夫的错误是
A.宣扬“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
B.改革脱离了社会主义轨道
C.实行多党制取消共产党的领导地位
D.经济改革遇阻后转入政治改革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原创)下列措施或目标体现了赫鲁晓夫执政时期严重脱离苏联实际的是
A.用固定粮食税代替余粮征集制B.“20年建成共产主义”
C.允许外国资本家经营部分企业D.扩大集体农庄的自主权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955年起,苏联的农业形势有所好转,粮食供应不足情况得到改善,其原因包括
①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自主权扩大
②农业税削减,农副产品收购价格提高
③大规模垦荒和种植玉米       
④企业获得独立自主的经济地位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2011年是苏联解体20周年,苏联唯一在世的总统戈尔巴乔夫恰好满80岁。关于他在上个世纪80年代中后期对苏联进行改革的表述中,下列正确的是(  )
A.其改革走的是自下而上的中国模式
B.其改革是科学社会主义的一种尝试
C.改革的前期就阻力重重   
D.其改革有宏观的决策和相应的配套措施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987年,戈尔巴乔夫在《改革与新思维》中说:“改革就意味着坚决果断地破除已形成的阻碍社会经济发展的东西,破除经济管理中的陈旧制度和思维上的教条主义的清规戒律。”这主要表明戈尔巴乔夫改革
A.将以政治改革为突破口B.试图利用市场调节经济
C.将放弃优先发展重工业D.宏观决策出现重大失误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