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和戈尔巴乔夫改革是苏联历史上试图改变斯大林模式的三次尝试,但结果都以失败告终。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1)这三次改革在
题型:专项题难度:来源:
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和戈尔巴乔夫改革是苏联历史上试图改变斯大林模式的三次尝试,但结果都以失败告终。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1)这三次改革在经济方面的侧重点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改革失败的共同原因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认为这三次改革和苏联解体之间有没有联系?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答案
(1)赫鲁晓夫改革主要侧重于农业方面;勃列日涅犬改革主要侧重于工业方面;戈尔巴乔夫用经济管理方法代替原来的行政命令。 (2)对斯大林模式缺乏科学认识,没有真正突破这一模式,只是对这一模式进行小修小补。 (3)有。赫鲁晓犬和勃列日涅夫的改革没有突破斯大林模式的束缚,导致这一体制的弊端和政策的错误不能及时纠正,成为苏联解体的历史原因;而戈尔巴乔夫的改革背离了社会主义方向,最终导致了苏联解体,成为苏联解体的直接原因。 |
举一反三
阅读下列材料: 赫鲁晓夫从美国种植玉米的成功看到了提高粮食产量和给畜牧业提供大量饲料的前景,于是大力推广种植玉米。他不顾苏联气候条件的具体特点和已形成的农作物播种格局,要求在全苏各地区,在每一个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都普遍种植玉米。在伴有行政命令式的要求之下,玉米的播种面积迅猛扩大,1953年为580万公顷,1956年达1640万公顷,1962 年增至3710万公顷。许多原来种植传统粮食作物小麦和黑麦的耕地也种上了玉米。这些被“排挤”的农作物比玉米更适合当地的土壤和气候条件;玉米在很多地方因生长条件欠佳和管理不善,产量并不理想,作为饲料的青玉米营养价值也没有预期的那样高。 |
——《赫鲁晓夫执政史》等 |
请回答: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赫鲁晓夫大力推广种植玉米给苏联农业带来的不良后果及其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53年,斯大林逝世。不久,赫鲁晓夫当选苏共中央第一书记,开始对苏联内外政策进行调整。 材料二 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几乎每两位科学家中就有一位在研究坦克、火炮和导弹,军工生产差不多占国民生产的40%。由于军备竞赛和改革停滞,生产效率和经营水平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差距越来越大,人民的生活水平长期得不到较大的提高。80年代上半期,苏联人均生活水平只相当于美国的1/3左右。广大人民群众的不满情绪越来越强烈,渴望改革现状的呼声日益高涨。 请同答: (1)勃列日涅夫的改革和赫鲁晓夫的改革有何异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对比勃列日涅夫改革失败的教训,你能说说我国经济改革有哪些成功的经验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赫 鲁晓夫上台后,首先对农村作了实际调查,对农业和粮食问题提出了一些新看法,在此基础上进行农业改革。下列结论不符合其调查结果的是 |
[ ] |
A.农业生产管理过于集中 B.农民对劳动生产的成果漠不关心 C.农产品的收购价格过高 D.农业发展不能满足居民生活需求 |
“20世纪80年代中期,苏联社会已经处于严重的经济、社会、精神道德和政治危机之中……30年前在苏联开始的改革被社会上很多人视为期盼已久的事情。”这里提到的“30年前在苏联开始的改革” |
[ ] |
A.彻底打破了斯大林模式的束缚 B.在农业领域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C.改革的重点放在了轻工业方面 D.在改革初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为克服斯大林时期的一些弊端,赫鲁晓夫进行了改革。赫鲁晓夫在1957年提出三四年内苏联的人均肉类、牛奶、黄油产量赶上美国的目标,为此不顾苏联的气候条件,要求各地都扩种玉米,以增加饲料。结果很多地方因气候条件恶劣造成玉米歉收,其他粮 食作物也由于播种面积减少而减产。1963年苏联粮食产量比1962年减少3270万吨。1964年苏联被迫增加了粮食的进口。 材料2:1971年9月,赫鲁晓夫逝世,其遗体安葬在莫斯科的新圣母公墓。赫鲁晓夫的墓碑是由雕刻家恩斯特?涅伊兹维斯特内设计的,用黑白两种颜色的大理石搭配而成,极具特色。涅伊兹维斯特内在评价自己这件特殊作品时说,墓碑上半黑半白的对比之 中“包含着永恒的矛盾,光明的进步的因素同反动的因素之间的斗争”。 |
——张建华《俄国史》 |
(1)材料1表明赫鲁晓夫经济改革的重点在哪一生产行业?据材料和所学知识简 要分析赫鲁晓夫改革失败的原因。 (2)你是如何理解材料2中赫鲁晓夫墓碑上“半黑半白的对比之中‘包含着永恒的矛盾,光明的进步的因素同反动的因素之间的斗争’”这句话的含义的? (3)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赫鲁晓夫改革之后,苏联历史上还进行过哪两次大规模的改革。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