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苏格兰的第一所大学出现在1412年,在随后的一百多年时间里,苏格兰的大学异军突起,又先后建立了三所大学。他们在办学思想和管理结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苏格兰的第一所大学出现在1412年,在随后的一百多年时间里,苏格兰的大学异军突起,又先后建立了三所大学。他们在办学思想和管理结构上偏向欧洲,较少传统束缚和宗教影响。18世纪50年代自然科学已经在阿伯丁大学确定了地位,而格拉斯哥大学和爱丁堡大学成为主要的医学中心。在医学发展的同时,也引发了对化学、地质学和其他科学的研究。18世纪的启蒙运动更是激发了人们将科学应用到渔业、农业、交通和工业上去的兴趣,苏格兰的大学顺应时势,改革课程设置,增添更现代更实用的课程,并与制造业建立了联系,这与依然稳坐“象牙塔”中的牛津和剑桥形成了强烈的反差。从1740年开始,格拉斯哥大学的本科生中约有40%来自工人或商人家庭(有些来自英格兰),它的许多毕业生都在工商界获得了成功。 在苏格兰,大学教学内容现代化的进程要比英格兰大学开始得早。格拉斯哥大学在梅尔维尔(AndrewMelville)担任校长期间(1574~1580)就开始对课程进行改革,第一年学习人文学科,第二年学习数学、宇宙学和天文学,第三年学习道德和政治学,第四年学习自然哲学和历史。 1708年爱丁堡大学对教学进行了改革,抛弃了四年中由同样的教师教授所有科目的做法,到1753年这种做法几乎被所有的大学所采纳。1729年,格拉斯哥大学的哲学教授首次用英语取代了拉丁语讲座。这些改革使苏格兰大学在18世纪独树一帜,连牛津大学都自愧不如。 ——《外国高等教育史》 (1)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苏格兰大学崛起的原因。(6分) (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苏格兰大学有哪些创新和及影响。(9分) |
答案
⑴英国民主制度的确立;办学思想和管理结构上较少受传统束缚和宗教影响;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的影响(6分) ⑵在教学内容方面:打破神学和宗教束缚,大学课程逐渐世俗化,确立了自然科学在大学教育中的地位,重视人文主义教育,学以致用,实现教育内容的现代化。(3分) 在教学对象方面:打破教士和贵族垄断教育的局面,大学教育逐渐面向工人和商人子弟。(3分) 在教育方式方面:用民族语言英语取代了拉丁语,促进教育普及和文化发展,推动英国国际市场的开拓。(3分) |
解析
试题分析:⑴原因:题目要求“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根据材料中的“他们在办学思想和管理结构上偏向欧洲,较少传统束缚和宗教影响”、“18世纪的启蒙运动更是激发了人们将科学应用到渔业、农业、交通和工业上去的兴趣,苏格兰的大学顺应时势,改革课程设置,增添更现代更实用的课程”可以得出部分答案;再结合所学知识,可以推知这个时间段内,英国民主制度的确立为苏格兰大学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政治保证。 ⑵题目要求“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由材料中的“18世纪50年代自然科学已经在阿伯丁大学确定了地位,而格拉斯哥大学和爱丁堡大学成为主要的医学中心”、“改革课程设置,增添更现代更实用的课程,并与制造业建立了联系”、“第一年学习人文学科,第二年学习数学、宇宙学和天文学,第三年学习道德和政治学,第四年学习自然哲学和历史”等信息可以得出在教学内容方面:打破神学和宗教束缚,大学课程逐渐世俗化,确立了自然科学在大学教育中的地位,重视人文主义教育,学以致用,实现教育内容的现代化。根据“格拉斯哥大学的本科生中约有40%来自工人或商人家庭(有些来自英格兰),它的许多毕业生都在工商界获得了成功”可知在教学对象方面:打破教士和贵族垄断教育的局面,大学教育逐渐面向工人和商人子弟。根据材料中的“格拉斯哥大学的哲学教授首次用英语取代了拉丁语讲座”可知在教育方式方面:用民族语言英语取代了拉丁语,促进教育普及和文化发展,推动英国国际市场的开拓。 |
举一反三
某协会组织口头回复对方时表述的要点:“海峡两岸都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努力谋求国家的统一。但在海峡两岸事务性商谈中,不涉及‘一个中国’的政治涵义。本此精神,对两岸公证书使用(或其他商谈事务)加以妥善解决。”据此判断这一事件是 A.“九二共识” | B.《告台湾同胞书》发表 | C.连战“和平之旅” 演讲 | D.“一国两制”构想提出 |
|
1950年,中国政府规定,外轮一般不准驶入中国内河,经中国政府特批而驶入的外轮须悬挂中国国旗,并在指定的码头停泊。这种措施所体现的外交政策是A.“求同存异” | B.“另起炉灶” | C.“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 D.“一边倒” |
|
理学在中国哲学史上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它持续时间长、社会影响大,讨论的问题也十分广泛。下面关于理学产生的原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两宋时期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尖锐 | B.魏晋以来,儒、佛、道三家日趋融合 | C.宋代的“重文”政策及科举制的完善 | D.商品经济发展,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
|
19世纪末期,洋货消费已遍及中国社会各阶层。许多农民争服洋布,中产之家及上流社会享用洋货已成时尚,即使在云南交通偏僻之地的商店里也可见到诸如羽纱、法兰绒、钟表、玻璃等洋货,而且其售价也并非贵得惊人。对这段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是鸦片战争带来社会变迁的表现 | B.反映了国人消费能力的普遍提高 | C.洋货的流行促使小农经济*** | D.清末国人的消费结构与消费内容均发生较大变化 |
|
据《中国报学史》统计,武昌起义胜利后半年内,全国报纸由100多家迅速发展到500多家,总销量达到4200万份。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临时约法》规定人们有言论、出版等自由 | B.人们关心社会变革,希望了解世界变化 | C.大力提倡白话文使阅读报纸的人数激增 | D.人们普遍赞成民主共和,反对君主专制 |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