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讲经图》,所讲内容最有可能是A.《诗》《书》《礼》《易》《春秋》B.《伤寒杂病论》C.《四书章句集注》

观察《讲经图》,所讲内容最有可能是A.《诗》《书》《礼》《易》《春秋》B.《伤寒杂病论》C.《四书章句集注》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观察《讲经图》,所讲内容最有可能是

A.《诗》《书》《礼》《易》《春秋》
B.《伤寒杂病论》
C.《四书章句集注》
答案
A
解析

试题分析:西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并建立太学和地方各级学校,用儒家经典教育青年子弟。所以图中汉代的《讲经图》,所讲内容最有可能是儒家经典,故选A;B是东汉张仲景的医学著作;C是南宋朱熹的著作。
举一反三
副总理李先念说:“1954年入秋以来,……农村里食油、粉条、豆腐、熟食等供应不足。特别严重的是,不少地方,农民***牛、***母猪小猪的现象相当普遍;积肥不热心,春耕准备不积极,生产情绪不高。”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美国为首的西方帝国主义国家的封锁
B.连续三年的自然灾害和苏联援建项目的撤销
C.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存在过急过粗问题
D.人民公社化运动严重挫伤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下列各项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史实
结论
A
哥白尼提出了太阳中心说
哥白尼被誉为“近代科学之父”
B
拜伦创作了《唐璜》等大量具有民主思想和反叛精神的诗篇,塑造出一些追求个人幸福、爱情、自由的人物
拜伦的作品体现了浪漫主义的特点
C
袁隆平培育出世界上第一个杂交水稻品种“南优2号”,此后又成功培育出“超级杂交稻”
生命科学“登月计划”取得重大成果
D
1964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
1967年6月17日,中国第一颗氢弹试爆成功
中国拥有了远距离战略核导弹打击能力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34分)人类文明是多元、平等和包容的,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所著《历史》,主题在于记述希波战争中希腊人的胜利,但其涉及的范围,包括地中海地区、多瑙河外、两河流域、波斯,以及在此以北的草原地带,就是当时希腊人已知世界的历史。比希罗多德晚出的中国古代历史学家司马迁所著《史记》,全书的主体是汉天子统治之下的中国。但其所记史事的地理范围东起朝鲜,西迄大夏、安息,几乎是亚欧大陆的一半。这是一部当时中国人已知世界的历史。
(1)据材料一,分析两部史学著作记述的共同点。(3分)结合所学,分析他们这样记述“世界历史”的原因。(6分)
材料二 在欧风东渐的历史大潮中,西洋历法逐渐以各种途径进入中国人视野和日常生活之中。魏源较早地接受了西方传过来的“地球”和“经纬度”等概念。1877~1882年出使日本的黄遵宪对日本放弃沿用千年之夏历遽然改用阳历的做法颇不认同;十几年后,遍历亚欧美三大洲的黄遵宪,既认同阳历优于中历但又以为历不必改。1896年,开明的知识分子、近代出版家高梦旦从世界大同的国际化视角倡导改历。1897年,在思想界引领风***的梁启超著文《改用太阳历法议》,大力鼓吹改历。1907年,在日本研修经济学的孟森发表《历法议》,从统计学角度论证阳历之便利,提出改用阳历的主张。民国肇建后历行改历,阳历最终成为全国一体遵行的官方历法。1912年8月,《教育杂志》发表文章,呼吁教育界应承担起引导民众改变旧思想、旧习惯以适应新历法的责任。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解读从晚清到民国西方历法在中国传播的变化历程。(14分)
【要求: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语言表述符合学科用语。】
材料三 “文明的发展与借鉴”
穆罕默德· 阿里创办近代工厂
亚历山大二世司法改革
明治政府引进西方技术设备
洋务派创办近代军事工业
一国两制
拿破仑《民法典》
法国1875年宪法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求同存异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3)阅读上表,从“文明的发展与借鉴”的某个侧面,选出三个关键词,提炼一个主题;再补充一个符合该主题的关键词。运用这4个关键词对该主题进行简要阐释。(11分)
【要求:主题立意明确;关键词选择准确;文字说明逻辑清晰;史论结合。】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吾国当西汉时,学术之中心,在于学校。魏晋以后,则学校有名无实,教育之权,遂全移于私家之手。”这一现象反映出
A.儒学至尊的地位被取代B.私学兴起与思想界的繁荣
C.专制集权制度遭到削弱D.造纸术改进推动文化传播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在1929—1933年整个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过程中,世界市场上的银价时涨时落,对中国经济造成很大影响,……1934年美国宣布实施《白银法案》,授权其财政部可以高价购买国外白银,从而造成中国大批白银外流。……这种情况不可避免地造成人心恐慌,在各大城市相继出现白银挤兑风潮,造成不少银行停业或***。……商业的不景气,自然牵连到工业不景气,仅上海一地,1935年就有238家工厂***。1934年10月,为彻底解决因银本位制而造成的金融危机,国民政府决定实施法币改革,彻底废除银本位制。……对国民政府更为重要的一点还在于,地方上的货币发行权被取消,白银又被收归国有,其财政上不得不更加依附于中央,各省之间的货币、市场的统一,商品交换、经济交流更加密切,无形中加强了全国经济、政治、思想的实质的统一,也有利于对付日本大规模军事入侵。
——《中国近代通史》第八卷《内战与危机(1927—1937)》杨奎松著
(1)据材料,结合国际背景分析国民政府实行法币改革的原因。(6分)
(2)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法币改革的意义。(9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