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自先秦开始已有“法治”的思想,其内涵随时间发展而不断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5分)材料一:法者,编著之图籍,设之于官府,而布之于百姓者也。——《韩

中国古代自先秦开始已有“法治”的思想,其内涵随时间发展而不断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5分)材料一:法者,编著之图籍,设之于官府,而布之于百姓者也。——《韩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中国古代自先秦开始已有“法治”的思想,其内涵随时间发展而不断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5分)
材料一:法者,编著之图籍,设之于官府,而布之于百姓者也。
——《韩非子·难三》
明君使其群臣,不游意于法之外,不为惠于法之内,动无非法。——《韩非子·有度》
材料二:鉴于《临时政府组织大纲》有不少缺陷,尤其是它仅为政府之规制而非为国民之规制,因而孙中山提出应另制新法。他在给参议院的咨文中说:“查临时政府现已成立,而国民组织之法尚未制定,应请贵院迅为编定颁布,以固民国之基。并据法制局局长宋教仁呈拟《中华民国临时组织法草案》五十五条前来,合并咨送贵院,以资参叙。”但被参议院拒绝。原因有两个,一是认为组织法的名称,不能包括“人权”的内容,因而主张制定一份名为“临时约法”的文本;二是认为立法如“受命于政府,有损立法独立之尊严”,应由参议院自行起草。
——徐矛《中华民国政治制度史》
材料三: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的改变而改变,不因***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现在的问题是法律很不完备,很多法律还没有制定出来。往往把***说的话当做“法”,不赞成***说的话就叫做“违法”……所以,应该集中力量制定刑法、民法、诉讼法和其他各种必要的法律……经过一定的民主程序讨论通过,并加强检察机关和司法机关,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1)阅读材料一,概括韩非子所说“法”的主要特征,并分析其在当时的积极意义。(6分)
(2)材料二中,参议院关于“新法”的认识和孙中山有何不同?结合相关史实,说明参议院的主张是否得以实现。(6分)
(3)阅读材料三,针对当时“法”出现的问题,***提出了哪些主张?结合所学,简述20世纪八、九十年代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主要成就。(6分)
答案

(1)特征:权威性;公开性;针对臣民,为君主服务。(2分,任意两点即可)
意义:法不分亲疏贵贱,给血缘和等级制度以强烈冲击;强调以君主为中心,有利于加强中央和君主的权力。(4分)
(2)不同:“新法”应包括人权的内容;“新法”的制定不能受制于政府,应由参议院自行起草。(4分)得以实现;(1分)史实:1912年3月,孙中山颁布参议院制定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属于全体国民,国民享受各项自由和权力;按照三权分立原则构建政治体制,参议院行使立法权。(4分)
(3)主张:用法律保障民主;通过民主程序完善各种法律制度;加强依法治国。(4分任答2点)
成就:1982年,全国人大五届五次会议审定并通过全面修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成为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1997年,中共十五大提出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历史任务;1999年,全国人大九届二次会议通过宪法修正案,把“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写进《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正式把这一治国方略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下来;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不断完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法律体系框架基本形成。(6分,任意三点即可)
解析

试题分析:(1)材料题干法者“设之于官府,布之于百姓”,意思是法律是官府制定,并向百姓公布,可以得出法律的权威性和公开性;“明君使其群臣,不游意于法之外,不为惠于法之内”,英明的君主不会使他的臣子不受法律的约束,不会特殊照顾他的臣子,说明法律是为君主服务。根据所学知识,法家思想代表先进的地主阶级的利益,一方面对当时旧体制产生影响,另外也适应了地主阶级的要求。
(2)根据题干孙中山认为应该制定有利国民法律,参议院主张制定“临时约法”保证人权,“受命于政府,有损立法独立之尊严”,主张法律应由参议院制定,根据所学《中华民国临时》的内容来回答。
(3)根据题干***反对文化大革命时期的人治,省略号前后为重点“集中力量制定刑法、民法、诉讼法和其他各种必要的法律”,做到“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说明加强法制建设,根据所学改革开放以来民主与法制的建设综合回答即可。
举一反三
“父前行,子踵后。路遇长者,敛足拱手。尊长在前,不可口唾。”这是在敦煌发现的唐宋时期少儿启蒙读物中的句子,它反映当时的教育
A.鼓励儿童活泼机智B.突出地方教育特色
C.提倡父子教学相长 D.注重儒家伦理道德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总理曾说:“1954年日内瓦会议的结果表明,国际间的冲突是可以通过和平谈判解决的。”能够体现这一精神的是
A.三个世界理论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不结盟原则D.国家主权理论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北京晚报》1958年创刊,后来一度停刊,1980年复刊,下列各组口号与上述“创刊”、“复刊”时间相符的是
A.“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和平统一”
B.“反贪污、反浪费”       “改革开放”
C.“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拨乱反正”
D.“向雷锋同志学习”    “实现四个现代化”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20分)阅读下列材料:(12分)
有“世界历史库”之称的美国《时代》周刊,一直以其独特的报道风格和对中国发展及中美关系的关注,而受到世人的瞩目。
材料一  1949年2月7日,***首次出现在美国《时代》周刊杂志封面上(右图),图中***意气风发、踌躇满志。
问:(1)据材料一,《时代》周刊为什么选择***为封面人物?你怎样理解图中的“民主统一”?其实现对中美关系产生了什么影响?(4分)

材料二  1950年12月11日《时代》周刊的封面,标题是:RED
CHINA"S MAO。周刊封面的基调为红色,在人物的周围还画有许多红色的蝗虫。
问:(2)材料二中,周刊的封面为什么要这样设计?(2分)

材料三   1972年2月6日的期刊,标题是: Nixon"s China Odyssey。画面表现了尼克松与***、***的见面,参观长城,以及观看歌舞表演。其中,Odyssey(旅行)在英文中是一个具有积极乐观含义的单词。
问:(3)材料三说明了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4分)

材料四 2005年6月,《时代》周刊以“中国的新革命”为题,用20多个版面做了一组有关中国崛起的特别报道,导语则为“中美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相互谅解才是出路”。

问:(4)随着中国的和平崛起,中美关系进入了一个新阶段,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对材料四中“导语”的认识。(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2012年是“九二共识”20周年,下列与之相关的是
①其核心内容与精神是“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②它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重要基础
③其符合两岸同胞的共同意愿,符合中华民族的整体利益
④它是新时期中国外交的伟大纲领
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