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某年6月发表了题为《力争高速度》的社论,指出:“速度问题是建设路线问题,是我国社会主义实业的根本方针问题。”“快,这是多快好省的中心环节。”不久,在

《人民日报》某年6月发表了题为《力争高速度》的社论,指出:“速度问题是建设路线问题,是我国社会主义实业的根本方针问题。”“快,这是多快好省的中心环节。”不久,在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人民日报》某年6月发表了题为《力争高速度》的社论,指出:“速度问题是建设路线问题,是我国社会主义实业的根本方针问题。”“快,这是多快好省的中心环节。”不久,在这条建设路线的指引下掀起了
A.社会主义改造B.改革开放C.“文化大革命”D.“大跃进”

答案
D
解析

试题分析:1958年党和政府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主观愿望上讲,它反映了党和人民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落后面貌的强烈愿望,无可厚非。但从科学的角度讲,多快好省同时实现几乎是不可能的,它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严重忽视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从客观效果上讲,催生了“左”倾经济思想和盲动的经济行为,直接导致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因此选D。
点评: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反映了广大人民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文化落后状况的愿望,但它忽视了客观规律,导致经济领域出现左倾错误。
举一反三
开始改变我国工业落后面貌,初步奠定社会主义工业化基础是在
A.“一五”计划期间B.国民经济恢复时期C.三大改造时期D.“大跃进”时期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12分)
材料一 下面是民国初期历年新注册工厂数量一览表(不包括矿山):
年份
民国元年
民国二年
民国三年
民国四年
民国五年
民国六年
民国七年
民国八年
工厂数
17
37
37
50
33
34
29
23
 
材料二 下面是1933-1936年中国(国民政府)轻工业月平均生产指数增长表:

注:1933年月平均生产指数为100。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分析民国初期我国民族工业的发展状况,并简要分析原因。(8分)
(2)材料二反映了中国民族工业怎样的发展状况?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4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在反映晚清的影视作品中我们经常看到这种场景:当主人要暗示送客之意时就会“端茶送客”。下列对此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A.受西方饮食文化的影响B.只限于官场范围的行为
C.中国传统习俗的延续D.是近代国门大开后的行为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10分)
材料一 1876年6月,英国商人未经允许建造了一条从上海至吴淞的客运铁路,开通之日“但闻辙轨摩荡声甚属,而人已如电掣飙驰,随之以去矣。乘者、观者一齐笑容可掬,啧啧称叹……”不料未过多久,火车在江湾一带轧死行人,导致民情汹汹。清政府遂以28. 5万白银赎回淞沪铁路,拆毁并掷入大海……在达十余年的铁路之争中,反对修铁路的理由包括:(一)扰民;(二)夺民生计;(三)为外敌“缩地”,便其运兵;(四)因雇洋匠而导致白银外流。甚至有人说:修铁路“是臣下之利非君上之利;是外洋之利非中国之利;是一二人之私利而非千万人之公利”。
材料二 义和团曾经张贴“挑铁道,把线砍,旋再毁大轮船”的揭贴。
材料三 19 世纪末,列强竞相在中国投资修建铁路,如胶济铁路、广九铁路等。同时,列强激烈争夺庐汉、粤汉、津镇等铁路的修筑权。
材料四 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对旧铁路进行改造,重新修建了许多新铁路,形成了全新的铁路网运格局。如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新建的宝成、鹰厦、兰新铁路、成昆铁路、湘黔铁路;改革开放以来修筑的大秦铁路、青藏铁路等。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和材料三,归纳影响近代中国铁路业缓慢发展的原因。 (8分)
(2)根据上述材料,从新旧中国铁路发展史上的变化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下列语句体现“以民为本”思想的是
①君者仪也,民者影也,仪正而影正
②民者,国之本也,财用所出,安危所系
③道之以政,齐之以刑
④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