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11年,曹操西征遇到马超的袭击,《三国志》记载:“公(曹操)将过河,前队适渡,(马)超等奄至,公犹坐胡床不起。”下列对材料中“胡床”的判断,准确的是①应该

公元211年,曹操西征遇到马超的袭击,《三国志》记载:“公(曹操)将过河,前队适渡,(马)超等奄至,公犹坐胡床不起。”下列对材料中“胡床”的判断,准确的是①应该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公元211年,曹操西征遇到马超的袭击,《三国志》记载:“公(曹操)将过河,前队适渡,(马)超等奄至,公犹坐胡床不起。”下列对材料中“胡床”的判断,准确的是
①应该由少数民族地区传入中原的坐具
②应该是一种便于携带的轻型家具
③最迟在东汉末年就已经传入中原
④应该是一种专供贵族享用的豪华型家具
A.①③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

答案
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胡床”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是少数民族的生活用品,①正确,曹操在行军过程中乘此物,能说明该物轻盈,便携的特点和至少在东汉末期就已传入中原,②③正确,④有关此外特点的表述与行军过程艰苦不符,是错误的,故选B项。
点评:本题的出题模式是以同学所熟知的历史事例来考查对历史知识的掌握和运用,新课改中明确要加大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运用能力,这一点在今后的历史考查中的比重会加大,在平时的学习中应加强此方面的训练。
举一反三
1953年3月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第一条规定,“根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第十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由各民族人民用普选方法产生之。”下列对此的解读,准确的是
A.此时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已经取代了政协制度
B.各少数民族人民据此在5个自治区普选一届人大代表
C.《共同纲领》在此时起着临时宪法的作用
D.此规定说明社会主义的民主制度在我国已经确立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图是周恩来总理出席一次重大的国际会议的代表证。由此判断这次国际会议是
 
A.日内瓦会议
B.万隆会议
C.联合国大会
D.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从改组国民党到发动“二次革命”,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对袁世凯的斗争方式经历了
A.由政党竞争到工农运动的变化B.由议会斗争到武装斗争的变化
C.由维护共和到反对复辟的变化D.由权力之争到民主革命的变化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促使不结盟运动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三个首倡国家都受到两大军事集团的威胁
B.冷战格局使国际关系趋于恶化
C.和平中立是三个首倡国家战后的一贯政策
D.民族经济的发展使第三世界国家已能与美苏平等对话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955年举行的亚非会议是亚非两大洲历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陈毅同志曾赋诗“准则昭天下,精神重万隆”。下列关于本次会议召开的历史背景,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受到亚非国家的普遍关注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受到亚非拉国家广泛的支持和响应
C.美苏“冷战”对峙,加大了对亚非等中间地带的争夺
D.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推动了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