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3年3月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第一条规定,“根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第十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代表

1953年3月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第一条规定,“根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第十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代表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1953年3月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第一条规定,“根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第十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由各民族人民用普选方法产生之。”下列对此的解读,准确的是
A.此时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已经取代了政协制度
B.各少数民族人民据此在5个自治区普选一届人大代表
C.《共同纲领》在此时起着临时宪法的作用
D.此规定说明社会主义的民主制度在我国已经确立

答案
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从材料中的时间“1953年3月”出发可以判断当时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并未召开(1954年),所以A B两项表述不合史实,D社会主义的民主制度在中国确立是在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之后,表述错误,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前,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代行全国人大的只能,第一届政协会议通过的《共同纲领》在当时时起着临时宪法的作用,故答案选C项。
点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基本政治制度有三项,即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以及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而在这三项制度中最为基础的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本题考查的是政协的发展过程中只能的转变,即由原来的代行人大转变为人大建立后的参政议政职能和统一战线组织。
举一反三
图是***总理出席一次重大的国际会议的代表证。由此判断这次国际会议是
 
A.日内瓦会议
B.万隆会议
C.联合国大会
D.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从改组国民党到发动“二次革命”,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对袁世凯的斗争方式经历了
A.由政党竞争到工农运动的变化B.由议会斗争到武装斗争的变化
C.由维护共和到反对复辟的变化D.由权力之争到民主革命的变化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促使不结盟运动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三个首倡国家都受到两大军事集团的威胁
B.冷战格局使国际关系趋于恶化
C.和平中立是三个首倡国家战后的一贯政策
D.民族经济的发展使第三世界国家已能与美苏平等对话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955年举行的亚非会议是亚非两大洲历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陈毅同志曾赋诗“准则昭天下,精神重万隆”。下列关于本次会议召开的历史背景,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受到亚非国家的普遍关注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受到亚非拉国家广泛的支持和响应
C.美苏“冷战”对峙,加大了对亚非等中间地带的争夺
D.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推动了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俞可平在《60年来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中说:“新中国60年民主政治的发展是一个不可分割的延续过程。改革开放前30年的民主建设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搭建了基本的制度框架。”构成这些框架的内容有
①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② 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③ 民主共和政体 ④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④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