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技术、教育和学术理论的发展对社会发展有重要的影响。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探讨下列问题:材料一      17、18世纪中国和西方具有代表性的科技人物及其主要

科学技术、教育和学术理论的发展对社会发展有重要的影响。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探讨下列问题:材料一      17、18世纪中国和西方具有代表性的科技人物及其主要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科学技术、教育和学术理论的发展对社会发展有重要的影响。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探讨下列问题:
材料一      17、18世纪中国和西方具有代表性的科技人物及其主要成就
中   国
西   方
宋应星(1587-1661)编写了总结性的农业手工业科学技术巨著《天工开物》,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反对不切实际的科举之学,提倡有实用价值的学问。
牛顿(1643-1727)出版了《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提出了物体运动的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等。充分展示了科学的巨大魅力,对以后的技术进步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使理性主义的思想深入人心。
(1)依据上表分别说明17世纪中外科技成就的特点。(4分)并指出牛顿的科技成就对近代社会发展的主要影响。(2分)
材料二 现代学者在研究中国教育发展史时发现,中国历史上出现过众多教育家。其分布的时代相对集中,颇具特点。
时期
教育家人数
特点和地位
春秋
战国
5位
都是开宗立派的人物,不仅对后世的中国文化的影响巨大至深,而且在世界上也有极大影响。
两宋
时期
38位
人数众多,分为若干小群体和许多教育流派,许多教育家有突出的历史影响和显赫的历史地位。
清末
民初
228位
既有统治阶级中的开明人士,主张学习西方技艺;也有出身于士大夫阶层但实现了自我转变的代表人物,仿行西方宪政。既有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派;也有早期的马克思主义知识份子。
——摘编自孙孔懿《试析中国历史上教育家涌现的三个高峰期》
(2)根据材料概括清末民初我国教育家队伍的特点。(2分)指出这一时期直接推动中国近代教育产生和发展的重大历史事件。(2分)
材料三  该表反映了1949年和1998年山东教育的相关信息。
 
学校数(单位:所)
在校学生数(单位:万人)
小学
中学
高等学校
小学
中学
高等学校
1949年
27476
66
41
193
3.89
1.77
1998年
34480
4635
303(含民办高校)
951
571.5
51.4
(3)据表格中的数据根据新中国成立以来山东教育的主要变化。(2分)变化的主要推动因素有哪些?(2分)
材料四 德国莱比锡大学建于1409年,初期开设的课程有神学、文科(语言)、法学、医科。以后逐渐增加,至19世纪开设了数学、天文学、哲学、逻辑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解剖学等几十个科目,并设立了研究院,鼓励科学研究。德国的其它大学也普遍发生了这样的变化。由于教育的高度发展,德国创造了19世纪末的奇迹。
(4)依据材料四归纳15至19世纪德国大学课程改革的趋势。(2分)19世纪末,德国在科技领域创造了哪些奇迹?(2分)
答案
(1)中国:总结性的科技成果,体现出实用性。(2分)
西方:自然科学创造性的突破。(2分) 影响:为技术革命(工业革命的技术进步)准备条件;科学理性影响启蒙运动。(2分)
(2)特点:人数众多;社会成分和思想主张多元化。(2分)
事件:洋务运动、维新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任意两点得2分)
(3)变化:学校数量和在校学生数量都有大幅度的增长,民办高校出现;人们受教育的程度和水平不断提高。(2分)
推动因素:改革开放增强了综合国力;经济的发展带动了对教育的投入;科教兴国战略的推动。(2分,任答两点即可。)
(4) 趋势:自然科学学科增多,鼓励科学研究(理性主义的影响增强)。(2分)
德国科技高度发展,如电磁波、X射线、发电机、内燃机的发明等。(其他符合亦可,任两点2分)
解析

试题分析:(1)中外科技各自的特点可根据所学结合材料回答,教材中有相关的知识点。牛顿科技成就的影响可结合教材所学回答。(2)清末民初教育家队伍的特点根据材料概括即可,列举近代洋务运动、维新变法等运动分析判断与教育事业产生发展有关的事件,然后进行作答。(3)建国以来,山东教育得到很大的发展,教育的规模和数量都得到很大的提高。民办高校在教育领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推动因素可结合所学知识作答。(4)德国在近代以来特别重视自认科学的研究,学科设置的也比较多;德国的高科技发展,学生可结合所学知识作答。
点评:中国古代科技处于世界的领先的地位,但是中国古代科技注重实用性轻视理论性的研究,到了近代别西方超过。建国以来,我国突出教育的作用,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落实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取得了巨大地进步。
举一反三
“文化大革命”带给我们最深刻的教训是(   )
A.要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B.要正确认识社会主义阶段阶级斗争问题
C.要防止个人崇拜D.要警惕党内的反革命集团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在改善建设环境、建立新的国际关系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就,其中包括(       )
①促成了中美关系正常化②以世界大国身份参加日内瓦国际会议
③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④以“求同存异”方针促使亚非会议顺利进行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古代希腊和罗马对世界政治文明留下的最宝贵的文化遗产是(    )
①以雅典为代表的民主制度 ②古代罗马的法律体系 ③雅典的奥运精神 ④罗马古城的建筑风格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民主”一词源于古希腊语“demos”,意为人民。在我国先秦经典《尚书》中也曾多次提到“民主”,如“天唯时求民主,乃大降显休命于成汤”,意即“上天为民求主,天降大任于成汤,使为民主”。这说明
A.古代中国的民主政治早于西方B.古代中国的民主政治源于西方
C.商朝政治具有民主特色D.古代东西方的“民主”存在本质区别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西方人对古希腊罗马文明怀有无法释怀的感念,奉他们为西方文明之源。
材料一  “我们的政府形式之所以称为民主制,是因为权力不掌握在少数人手里,而是由全体人民掌握。”
---伯利克里“在阵亡将士葬礼上的演说”
材料二 公元前五六世纪,雅典的主要政治制度是公民大会,这个公民大会通常由五到六千名成员组成,所有成年男性公民都可以参加,每隔十天集会一次。公民大会只要得到简单的多数票,就几乎可以不受任何法律限制,决定任何内部问题。五百人议事会由十个部落各派出五十个议员组成,它的职责是落实公民大会的决策,是一个总司一切事务的行政组织。至于审判方面,则由一个五百零一名市民组成的陪审团主持,罪名是否成立,由陪审团以多数票决定。
----《世界通史》
材料三 古代罗马人相信……法律的目的是保证人类“正直生活,不害他人,各得其所”;人生而平等,都享有为任何人不能剥夺的一些基本权利……法是最高的理性……法是一种自然的权利,是理智的人的精神和理性,是衡量正义和非正义的标准。
----《世界通史》
材料四 奴隶和隶农必须无条件地服从主人,服从“命运”的安排,对逃亡的奴隶和隶农必须严加惩治。
----《民法大全》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二回答公民大会、五百人议事会、陪审法庭这三个机构各自行使怎样的职能?它反映了古希腊政治制度的什么特点?(8分)
(2) 根据材料三、四归纳罗马法所体现的精神及反映的实质?(4分)
(3)根据上述材料回答古希腊罗马文明为近代西方文明提供了哪些基本原则?(4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