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国民政府经济部《报告》统计:1915年,重庆地区机器业工厂仅13家,1940年为159家,纺织、化工等企业也大为增多。下列述评,正确的是A.国民政府力图改变我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据国民政府经济部《报告》统计:1915年,重庆地区机器业工厂仅13家,1940年为159家,纺织、化工等企业也大为增多。下列述评,正确的是A.国民政府力图改变我国工业布局 | B.四大家族加强了对工业的垄断 | C.民族资本家将大批民营工业内迁 | D.西南军阀加速发展自己的实力 |
|
答案
C |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民族资本发展的理解。从材料的信息来看,这主要反映了民族资本家将大批民营工业内迁。ABD项与历史事实不相符合。所以选C。 |
举一反三
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一些农村吹哨上工,农民听到“头遍哨子不买账,二遍哨子伸头望,三遍哨子慢慢晃”。这一顺口溜反映的实质问题是A.农村的生产关系已出现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环节 | B.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 C.农民对生产缺乏积极性 | D.经济建设的速度超越了客观规律 |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是:集中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因为我国过去重工业的基础极为薄弱,经济不能独立,国防不能巩固,帝国主义国家都来欺负我们……”,“资本主义国家从发展轻工业开始,一般是花五十年到一百年的时间才能实现工业化,而苏联采用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方针,从重工业开始,在十多年中就实现了国家的工业化”。 ——《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993年版 材料二 1958年***在各地视察期间专门发表讲话自豪地说:到现在,我们还有一些同志不愿意在工业方面搞大规模的群众运动,他们把工业战线上搞群众运动,说成是“不正规”,贬为“农村作风”、“游击习气”,这显然是不对的。 ——《中国现代化历程》卷3 材料三 在改革开放后的工业过程中,乡镇企业和外资企业可谓是两支突起的“异军”。它们的迅速发展,已成为我国宏观经济的两个新的增长点。 ——《中国现代化历程》卷3 材料四 ……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 ——江泽民《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1)根据材料一与当时历史背景,指出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启动时采取“集中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原因。(3分) (2)材料二的思想在实践中是怎样实施的?(1分)结果如何?(2分) (3)综合上述材料与所学知识,概述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发展的基本进程。(4分) |
维新运动期间,一位英国人到中国来,此时他能够: ①在上海打电话给朋友 ②到重庆租赁土地开设工厂 ③坐公共汽车出行 ④到广州吃西餐 |
(9分)民国近代以来,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在广播电视出现以前,报纸一直是时效性最强的新闻媒介。
(1)观察材料一图片,可知清末民国初年的社会生活习俗出现了怎样的变化?(2分)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报刊业的发展对近代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3分) |
宋明理学与先秦儒学相比,其重大发展有( ) ①吸收了佛教和道教的思想 ②完成了理论化、思辩化的过程 ③封建的伦理道德行为规范形成 ④具有浓郁的人文主义精神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