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案例,回答问题:案例一:汉文帝的车驾至中渭桥时,突然从桥下窜出一人,把皇帝的御马吓得又叫又跳,文帝大怒,把这人交给廷尉张释之治罪。经审讯查明,此人在桥下躲避

阅读案例,回答问题:案例一:汉文帝的车驾至中渭桥时,突然从桥下窜出一人,把皇帝的御马吓得又叫又跳,文帝大怒,把这人交给廷尉张释之治罪。经审讯查明,此人在桥下躲避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阅读案例,回答问题:
案例一:汉文帝的车驾至中渭桥时,突然从桥下窜出一人,把皇帝的御马吓得又叫又跳,文帝大怒,把这人交给廷尉张释之治罪。经审讯查明,此人在桥下躲避皇上车驾,误以为车驾已过,急着回家,没想到惊吓了御马。张释之认为此人是偶然过失,只是违反了“清道令”,判以罚金后释放。
案例二:汉武帝推行币制,主管财政的官员颜异表示反对,武帝不悦。后来,有人在颜异面前批评朝政,颜异未加反驳,只是冷笑一声。廷尉张汤弹劾道:身为九卿重臣,不公开表示意见,而是在肚子里诽谤皇帝,这叫“腹诽”,属“大不敬”!颜异因此下狱,死在监狱里。
问题:(7分)
(1)从以上案例来看,汉朝廷尉的职责是什么?  (1分)
(2)张释之和张汤对冒犯皇帝的行为判决轻重悬殊,排除其他因素,在立法指导思想上有什么不同?(3分)
(3)案例一如果发生在唐朝,是否会维持原判?为什么?(3分)
答案

(1)负责司法。
(2)从“无为”到“有为”,儒家思想成为统治思想,以礼入法、礼刑结合成为立法的指导思想。
(3)不会,中华法系至唐朝完全形成,触犯皇帝罪不可恕。或者,会,因为我国古代司法具有“人治”的特征,遇到开明君主或明智的司法官会维持原判。
解析

举一反三
下列选项中符合《资治通鉴》的写作年代、编纂体例和选材原则的是
A.汉武帝生平集中于单篇B.司马光砸缸的故事收人其中
C.唐太宗事迹按时间叙述D.成吉思汗西征路线详细记载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为了稳定边疆,完成国家统一,清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其中历经康熙、雍正、乾隆三代的是
A.收复台湾B.平定准噶尔贵族叛乱
C.平定三藩之乱D.颁布《钦定西藏章程》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2分)根据材料与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根据表中的相关数据;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53-1985年期间两次农业总产值增长高峰出现的时间并分析原因,,比较其经济大背景的不同之处。(1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日本侵略者对沦陷区大肆掠夺,1936年到1940年上海工人每人每月平均工资只增长了2.6倍,而同时期粮价却涨了5.8倍,其他生活用品增长4倍左右。造成这种现象的最主要原因是日本占领者
A.抢占银行,掠夺金银和现款B.开设银行,滥发没有储备基金的伪币
C.肆意掠夺,低价收购农产品D.将工矿交通运输业定为“统制事业”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成语往往蕴含着丰富的历史。秦、晋两国国君几代都互相通婚,后称两姓联姻为“秦晋之好”。这一成语最早可能出现在            
A.夏朝B.商朝C.春秋D.战国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