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分)从用人、纳谏、开明的民族政策三方面说明“贞观之治”局面是如何形成的?

(13分)从用人、纳谏、开明的民族政策三方面说明“贞观之治”局面是如何形成的?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13分)从用人、纳谏、开明的民族政策三方面说明“贞观之治”局面是如何形成的?
答案
唐太宗知人善任,他认为“为政之要,惟在得人”,令臣下“广开耳目,求访贤哲”。他用人不避仇怨,不拘门第、民族,兼收并用,量才授职。这就使唐朝初期人才济济,为政治的清明创造了重要的条件(4分)。唐太宗虚怀纳谏,朝臣进谏如风。这些保证了政治的清明和减少了决策失误(2分)。开明的民族政策:贞观初,唐太宗打败东突厥,俘获颉利可汗,灭东突厥。对其降众,他采取开明的民族政策,在不改变原有的部落组织、风俗的情况下,设都督府管辖,仍以突厥贵族为都督、将军;唐太宗政府在依附于西突厥的高昌故地,设置安西都护府;把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文成公主带去大批精美的手工艺品和多种生产技术、医药书籍,大大有利于吐蕃经济文化的发展。(6分)以上措施有利于边疆地区的稳定和社会秩序的安定,为唐初的发展创造了稳定的社会环境。(1 分)  
解析
要注意题干中的答题限制,一是从用人角度进行分析,二是从唐太宗纳谏的角度进行分析,三是从对少数民族开明的政策进行分析。此外要注意在表达时既要言简意赅又要结合史实加以说明。
举一反三


材料三:E=mC2                                                            
请回答:①材料一、二、三所反映的重大发明及理论分别是由谁发明和发现的?(6分)
②材料一、二、三反映人类利用的能源各是什么?请分别列举以这些能源为动力的发明创造有哪些?(6分)
③材料三这一理论带来的重大发明在历史上产生过什么重大影响和灾难?从中你有何启示?(6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不同时期有不同的流行语,而不同的流行语则作为社会一根敏感的神经,反映出社会的变化。下列流行语按时间先后的排序,正确的是:
①***著作,一天不读问题多,两天不读走下坡,三天不读没法活 
②跑步进入共产主义
③俯卧撑、很傻很天真
④社会主义工业化
A.①②④③B.④②①③C.④①③②D.④①②③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下列关于苏联解体的原因说法不正确的是:
A.斯大林模式是苏联解体的重要原因
B.和美国的军备竞赛消耗了苏联的国力
C.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失败是苏联解体的直接原因
D.西方的“和平演变”是苏联解体的外部原因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香港、澳门回归祖国以来,‘一国两制’实践日益丰富。‘一国两制’是完全正确的,具有强大生命力。按照‘一国两制’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符合中华民族根本利益。”下列关于“一国两制”说法不正确的是
A.1979年《告台湾同胞书》为一国两制的提出开了好头
B.1982年,***正式提出了一国两制的方针
C.1984年,一国两制成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D.“一国两制”适用于港澳台问题、也可为他国统一提供借鉴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对联具有记载历史的功能,是时代的见证。“大锅饭山穷水尽,责任制柳暗花明。”反映了哪一时期的历史?                                             (   )
A.20世纪五六十年代B.20世纪七八十年代
C.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D.改革开放至今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