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图片所示的历史事件中,体现了关注国情、实事求是理念的是(  )

下列图片所示的历史事件中,体现了关注国情、实事求是理念的是(  )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下列图片所示的历史事件中,体现了关注国情、实事求是理念的是(  )
答案
A
解析
八大总结了建国以来的各方面经验,提出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积极稳妥地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适合当时中国的国情,体现了实事求是的理念。其他几幅图片不同程度上体现了党和政府当时的“左”倾错误倾向。
举一反三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下面是为提交中共八大开会讨论,中央有关部门先后提出的三份“二五”计划中粮、棉、钢产量在1962年应达到的指标:(先后提出的三个方案)
方案
粮产量
棉产量
钢产量
方案一
(1955年夏)
4600亿斤
4300万石
1100万吨
方案二
(1956年1月)
6400亿斤
7000万石
1500万吨
方案三
(1956年8月)
5000亿斤
4800万石
1050万~
1200万吨
材料二 我们有6亿人口,我们党同6亿多人口结成了血肉的联系,依靠这个伟大的力量,凡是人类能够做的事,我们都能够做,或者很快就能够做,没有什么事我们不能够做到。
——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报告
材料三 1961年应适当地缩小基本建设规模,调整发展的速度,在已有的胜利的基础上,采取调整、巩固、充实和提高的方针。
——中共八届九中全会决议
请完成:
(1)从材料一的数据中,可以看到中共八大召开前,党和政府的经济建设的指导思想经历了怎样的变化?
(2)材料二强调了什么?忽视了什么?这种指导思想导致了实践中怎样的严重错误?
(3)材料三中1961年缩小基本建设规模,调整发展速度的实质是什么?材料三中所说的“已有的胜利”是事实吗?你的理由是什么?决议中的这种说法反映了什么问题?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宋楚瑜说:“炎黄子孙不忘本,两岸兄弟一家亲。”连战说:“我们是一家人。”这表明“台湾乃中国之台湾,民族乃中国之民族,土地乃中国之土地”。因此我们“共同的大事”是    (    )
①求和平、求稳定、求发展 ②两岸和解 ③中国人要重新振奋起来 ④反对台独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中国共产党执政的第一天起,应该说就担负起100多年来受到严重阻碍的工业化重任。但是从1953年我国完成战后的经济恢复,转入大规模经济建设以后,资本(包括人力资本)和资源严重缺乏就开始困扰着中国共产党。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共产党采取了集中有限资本和资源来加快建设重工业和完整工业体系的发展战略。
(1)材料中“中国共产党采取了集中有限资本和资源来加快建设重工业和完整工业体系的发展战略”具体是指什么?(2分)
(2)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后期,为了尽快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中国共产党在工业建设方面采取了什么重要举措?结果如何?  (4分)
[材料二]  经过对建国50多年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总结和对世界经济发展认识的深化,以2000年10月中共中央十五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为标志,中国共产党形成了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基本思路和方针政策,完成了关于工业化认识上的转变。2002年9月, 中共十六大将“新型工业化”道路正式概括为:“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
——两段材料皆据武力:《中国共产党对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认识与实践》
(3)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在工业建设方面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  (3分)
(4)与20世纪50年代相比,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共产党关于工业化道路的认识有何变化?  (不得照抄原文)分别概括这两个时期影响中共关于工业化道路认识的主要国际因素。  (6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 动植物的交换并不限于欧亚大陆和南北美洲之间。整个世界曾卷入这种交换,澳大利亚的情况明显地说明了这一点:澳大利亚现今是诸如羊毛、羊肉、牛肉和小麦之类初级产品的世界主要输出者。而所有这些农牧产品都来源于从外界移入的物种。盛产橡胶、咖啡、茶叶和烟草的印度尼西亚与盛产蔗糖和菠萝的夏威夷的情况也是如此……拖鞋帽贝就是19世纪80年代承随一船牡蛎无意中从美国输出到欧洲的;一种北美飞蛾现在正在蚕食中国中部大片地区的树木;一种来自美国东南部的松树线虫正在杀死日本的黑松树。
—据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请回答:谈谈你对全球化的认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2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春愁
丘逢甲
春愁难遣强看山,
往事惊心泪欲潸。
四百万人同一哭,
去年今日割台湾。
材料二
乡愁
余光中
小时侯/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后来呵/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呵在里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材料一中作者的“愁”指的是什么?  (1分)试分析其原因。(2分)这首诗反映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分)结合你所学指出这种“愁”最终的结局。(1分)
(2)材料二中作者的“愁”指的又是什么?  (1分)试分析其历史原因。(2分)结合所学谈一谈,当前具备了哪些有利条件推动解决作者的“愁”?  (4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