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务运动期间、19世纪末20世纪初和五四运动前后,中国曾经出现三次出国留学的热潮,试分析促成这几次热潮的背景、主要特点及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洋务运动期间、19世纪末20世纪初和五四运动前后,中国曾经出现三次出国留学的热潮,试分析促成这几次热潮的背景、主要特点及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
答案
第一次,背景:鸦片战争后新思潮的萌发;西学的传播;洋务运动的兴起。特点:主要到欧美等资本主义国家;主要学习军事和工艺技术、自然科学。影响:成为近代民族工业和海军的中坚力量,促进了工业、科技与国防的现代化。 第二次,背景:明治维新后日本的强盛给中国的启示;甲午战争后出现的严重的民族危机;清末新政。特点:主要到日本;主要学习资本主义制度来改造中国。影响:成为民主革命运动的骨干。 第三次,背景:辛亥革命的失败;十月革命的影响。特点:主要到西欧、俄国,主要学习马克思主义,探索救国救民道路。影响:在巴黎建立共产主义小组,成为中国共产党的中坚力量和著名***。 |
解析
本题属于“大跨度、高概括”与“小切口、深分析”相结合的题型。“背景”要结合中外,“主要特点”包括留学的国家与学习的内容等,“影响”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入手。本题体现了民主革命方向的转变。 |
举一反三
在20世纪50年代前期和中期,下列经济措施具有社会主义性质的是 ①没收官僚资本建立国营企业 ②在农村地区实行土地改革 ③对现有工商业的合理调整④在农村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 ( ) |
下列不属于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历史时期取得的成就的是 ( )A.原油和石油产品的自给 | B.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 C.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上天 | D.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
|
某报报道:“河南省西平县和平村农业社宣布小麦亩产7320斤”。这是发生在( )A.“一五”计划期间 | B.“大跃进”时期 | C.“文革”时期 | D.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时 |
|
某同学拿出一些“1969年发行”或“1971年发行”的***主席像章给同学们观赏,从这些旧物可以断定是 ( )A.建国初期的 | B.抗美援朝时期的 | C.文化大革命时期的 | D.改革开放以后的 |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52年对山西49村农民调查,有10 780亩土地被出卖;1953年对湖北、湖南、江西三省农村调查,有12.52%的农民出租土地;1952年对山西忻县调查,在被调查的2 486户农民中,放高利贷的有20户。 材料二 邓子恢在《在全国第一次农村工作会议上的总结报告》中指出:“今天农业生产的发展,还有许多困难的条件限制了它,约束了它,要在现有基础上提高一步,就必须帮助农民解决以下两个问题:1.必须帮助贫困农民解决生产资料的困难,主要的牲畜、农具、肥料、种子等困难。2.帮助农民减少自然灾害,如水灾、旱灾、虫灾等的影响。……用什么办法帮助农民解决这些生产中的困难呢?当然,国家要大力帮助。……另一条道路是新道路,是把农民组织起来,靠大家互助合作的力量。” 材料三在农业合作化的过程中,一部分干部滋长了急于求成的情绪,在合作社的发展上盲目求多求快,强迫农民入社,结果出现了一些农民***猪砍树、卖羊卖牛、不积极生产,甚至破坏农具的现象。 材料四 1955年7月***约见中央农村工作负责人邓予恢,***主张1956年要在65万个合作社的基础上发展到130万个,但邓子恢坚持只按照原计划发展到100万个。后来***批评邓子恢犯了右倾机会主义错误,像一个“小脚女人”一样走路,东摇西摆,老是埋怨别人走快了,满脑子无穷的忧虑和数不清的清规戒律。 请回答: (1)材料一、二反映了什么现象?据此分析农业合作化的作用。 (2)材料三中某些农民的行为说明了什么? (3)邓子恢、***争论的焦点是什么?请判断谁的观点正确,并说明理由。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