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北宋大学问家、理学的奠基人之一张载说:“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材料二  南宋朱熹是继孔孟之后的儒学集大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北宋大学问家、理学的奠基人之一张载说:“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材料二  南宋朱熹是继孔孟之后的儒学集大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北宋大学问家、理学的奠基人之一张载说:“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材料二  南宋朱熹是继孔孟之后的儒学集大成者,曾言“万物皆有理”,“理便是仁义礼智”,是人必须遵循的道德准则;当人的私欲与准则发生冲突时,应“存天理,灭人欲”。
  材料三  明末李贽对理学大加鞭挞,他讽刺理学家“阳为道学,阴为富贵,被服
儒雅,行若狗彘”;他认为人皆有私,“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追求物欲享受乃是
“秉赋之自然”,每个人都可以顺其“自然之性”。
  回答:
  (1)材料一体现了古代文人怎样的人格追求?
(2)据材料二,指出理学成为科举考试重要内容的原因。
(3)据材料三,概括李贽对理学批判的主要思想观点。
(4)综合上述内容,谈谈你对理学影响的认识。
答案
(1)追求人的精神价值,重视人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2)理学继承发展了儒学,适应了封建统治的需要。
(3)批判理学家“存天理、灭人欲”的虚伪;提倡人的个性的自由发展。
(4)宋明理学维护专制统治,压抑遏制人的自然欲求;但理学注重人的气节和品德,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解析
第(1)问从“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可以看出张载的一种社会责任感(为生民立命)和历史使命感(为后世开太平)。第(2)问从题目中的“理便是仁义礼智”,是人必须遵循的道德准则;””南宋朱熹是继孔孟之后的儒学集大成者”可以看出理学继承了发展儒学,而从汉武帝时期开始儒学就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适应了统治阶级的需要。第(3)问从材料三的他认为人皆有私,“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来批判理学家的“存天理、灭人欲”,从每个人都可以顺其“自然之性”来提倡人性的自由发展。第(4)问理学的“存天理、灭人欲”是不好的方面,但是看问题要一分为二,同时他强调气节,有利于中华民族性格的塑造。
举一反三
嘉庆年间,查处的大贪官和珅的财产中,包括洋货店2家,自鸣钟38座,洋表500只,哔叽200板。这从侧面反映了当时(   )
A.中外贸易十分频繁B.西学东渐局面持续发展
C.中西交流未完全断绝D.外商以行贿手段打开中国市场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美国著名的中国问题专家费正清说:“由于日本侵略者以及其他国家的卷入,中国从一个软弱的战争牺牲者,转化为一个世界大国,一个确立稳定、和平局面的伙伴。”能说明该论断的主要史实是 (   )
①《雅尔塔协定》的签订                ②《开罗宣言》的发表
③ 波茨坦会议的召开                   ④ 联合国的建立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2009,泰州)改良旗袍作为交织着历史转型时期社会风尚、审美心理、文化习俗的服装,体现出中西合璧、古今混通的特点,深受人们关注。三十年代,阮玲玉、胡蝶等一批电影明星,以及红极一时的月份牌时装美女画,无一不是以旗袍作为重要元素。如果中国政府决定以其申遗,你觉得下列哪种服装具有与改良旗袍类似的身世和文化特征,可以作为配伍项目一并申遗?
A.西装
B.中山装
C.连衣裙
D.长袍马褂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920年,一个乡下人到广州游玩,他不可能
A.看到有人穿中山装上班
B.随身带有粮票、油票,凭票购买商品
C.在西餐厅就餐庆祝国庆节
D.听到有人称他为“先生”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2009,温州,12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无数的汉人都兴高采烈地剪去这条奴隶标志的辫子,也有迷信的,事先选择吉日,祭拜祖先,然后庄重地剪除,把辫子烧了。更有联合多人同日剪辫,并燃放爆竹,举行公宴庆祝的。
——许金城《民国野史》
材料二 辛亥年间,不是只有清室的遗老遗少,或者张勋那样愿意向旧王朝顶礼膜拜的人才继续留辫的。好多人将发辫盘在头顶,或藏在帽子里,还有人干脆一如既往,将辫子自自然然地垂于脑后。清末政坛的风云人物张謇,倒是把辫子剪了,可是他却郑重地将剪下的辫子珍藏起来。
材料三 有个小东门岗警,将发辫盘于帽内,掩人耳目,却被商团窥出了破绽,逼令该巡士将制帽除去,于是真相毕露,看众大哗,说你们劝人除去胡尾,自己反倒过来掩饰欺人,实属可恶!说罢将该巡士的油发大辫揪住,要带他剪去。经该巡士再三恳求,请宽假一天,准予次日自行剪除,众始散去。
——《上海研究资料》
(1)上述材料反映的这些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
(2)你认为在当时剪辫有必要吗?为什么?
(3)上述材料反映的这些现象说明了什么?你能从中得出什么结论?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