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国各行各业争相放“卫星”的感染下,文艺界的“卫星”也放出来了。各地纷纷提出“人人会写诗,人人会画画,人人会唱歌”“一县一个郭沫若、梅兰芳”。清华作为一所以理

在全国各行各业争相放“卫星”的感染下,文艺界的“卫星”也放出来了。各地纷纷提出“人人会写诗,人人会画画,人人会唱歌”“一县一个郭沫若、梅兰芳”。清华作为一所以理

题型:同步题难度:来源:
在全国各行各业争相放“卫星”的感染下,文艺界的“卫星”也放出来了。各地纷纷提出“人人会写诗,人人会画画,人人会唱歌”“一县一个郭沫若、梅兰芳”。清华作为一所以理工为主的高等学校,此时成了著名的群众文艺创作的典型。全校1万名学生,创作了5000多首诗,3000余首歌曲,1500个剧本,2000篇小说、散文、特写、曲艺,3000多幅漫画,办了700多种系和班级的油印刊物,“许多班做到了人人是诗人”。这一历史现象出现于[     ]
A.19世纪50年代
B.19世纪60年代
C.20世纪50年代
D.20世纪80年代
答案
C
举一反三
春联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下列各项内容选自建国以来不同时期的春联,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共产党恩泽天下,新中国情满未来”
②“总路线鼓舞人心,大跃进快马加鞭”
③“十载寒风浸岁月百春凋谢,一朝风雨洗家乡万木峥嵘”
④“ 五谷丰登将再现,六畜兴旺定有时”[     ]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③
C.③④①②
D.②④①③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某一时期在中国某地流行一首民谣:“队里肥猪大又长,猪身横跨太平洋。猪背能够降飞机,猪耳能当足球场。”这首民谣是特定时期的产物。以下内容与其类似的是[     ]
A.“一个南瓜像地球,棚在五岳山上头,把它放进太平洋,世界又多一大洲”
B.“列宁故国恨蜕色,帝修魑魅狂反华。七亿神州又奋战,垃圾堆里葬群蛙”
C.“大包干,最简单,干部群众都喜欢,只要能干三五年,收的粮食堆成山”
D.“三十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苏联变脸快、美国封锁严、领袖压力大、百姓生活苦。”此情况应发生在中国
[     ]
A.20世纪40年代末50年代初
B.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
C.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
D.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一铲能铲千层岭,一担能挑两座山,一炮能翻万丈崖,一钻能通九道湾。两只巨手提江河,霎时挂在高山尖。”这首民谣创作的时代背景应是
[     ]
A.延安大生产运动
B.农业合作化高潮
C.“大跃进”运动
D.土地改革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人民日报》1957年11月13日社论提出:湖北省红安县土质瘠薄,生产条件不好,今年平均亩产也达到834斤,比1952年增长了一倍以上。……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大量增产地区,有的是十分贫瘠的,在那里能够提早十年实现农业发展纲要草案的指标”。材料反映了[     ]
A.这种目标有利于经济的稳步发展
B.当时经济建设的要求是符合客观规律的
C.政府增加了对农业的投入,创造条件发展农业
D.当时经济建设中出现盲目冒进,追求高速度的倾向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