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进入一个新阶段的标志是: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B.中共十二大C.***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的召开D.中共十五大

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进入一个新阶段的标志是: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B.中共十二大C.***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的召开D.中共十五大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进入一个新阶段的标志是:
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B.中共十二大
C.***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的召开D.中共十五大

答案
C
解析

举一反三
(60分)中部地区在我国历史和现代社会中都占有重要地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洪武时期湖北地区移民的迁入迁出分布示意图

江西师范大学方志远教授认为,“江西填湖广”、“湖广填四川”,首先“填”的都是平原及丘陵区,而“湖广填四川”几乎是与“江西填湖广”同时发生的。
……江西在元末属于陈友谅的势力范围,即使在朱元璋统一全国以后,其残余势力仍然对明政权构成威胁。因此,江西地区长期遭受着明朝统治者的“重赋”待遇。
材料二 ……过去5000年大概有3000年出头甚至更多,我们中国最精彩的故事在河南发生。我们已经有22个朝代在这里建都。随着我们国家最近中部崛起战略的实施,我们又看到了中国部地区加快复兴的前景……回往过去30年……我们非常清晰地看到所有的资源都在流明。……打开国门之后,资本、技术、投资、贸易机会、人才各种要素向哪里转移?中国的沿海区域,首先是珠三角、然后是环渤海。我们今天中国沿海城市看到了和世界一流城市差不多的场景。过去五年一个非常清晰的现象是若干资源要素开始向中国内陆转移。画一路线图的话中国沿海地区,中国内陆地区……
——郑州市副市长薛云伟《商业文明与城市变迁》(2009年12月6日)
材料三 多年来,中部成为国家宏观战略政策支持的边缘化地区,中部地区经济在“东部大开放”、“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背景下面临日益困难的窘境。2001年,全国生产总值增长速度首次出现东快、西次、中部居后的局面,中部塌陷已成为无法回避的现实。针对中部地区发展相对缓慢的状况,2006年4月,国务院出台《关于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若干意见》,提出要把中部建成全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能源原材料基地、现代装备制造及高技术产业基地以及综合交通运输枢纽;2009年9月23日,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通过《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争取到2015年,中部地区实现经济发展水平显著提高,发展活力进一步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明显提升,和谐社会建设取得新进展的目标。
(1)根据材料一概括洪武时期中部地区人口流动的原因。(4分)
(2)用先秦时期的史实说明“过去5 000年大概有3000年出头甚至更多”,“中国最精彩的故事在河南发生”。材料二反映了我国怎样的对外开放格局?(9分)
(3)1975年***主持中央日常工作时,针对河南等省份的交通运输问题采取了什么措施?综合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河南在中部崛起时可资利用的条件。(7分)
(4)从地理学科角度分析洪武时期“江西填湖广”、“湖广填四川”的积极意义。(8分)
(5)九江是我国近代“四大米市”和“三大茶市”之一,分析其成为米市和茶市的自然条件。(12分)
(6)请结合材料三,从经济常识角度谈谈你对国务院采取措施促进中部崛起的认识。(12分)
(7)中部崛起,政策支持不可或缺,但发展关键还得靠自己。试说明这一观点的哲学依据。(8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胡锦涛***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 从沿海到沿江沿边,从东部到中西部,对外开放的大门毅然决然地打开了。”下列城市最早对外开放的是
A.海南B.厦门
C.秦皇岛D.上海浦东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开发、开放浦东原因是
①推动上海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②带动长江三角洲和整个长江流域的经济起飞;
③它是我国进一步对外开放的标志;  ④依靠上海长期积累的经济文化优势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③④D.①②④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从1985年起,我国在以下哪些地区开辟了经济开放区?(   )
①长江三角洲 ②珠江三角洲 ③黄河中下游地区 ④厦漳泉三角区
A.①②B.①③C.③④D.①②③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有关长江中下游地区的相关材料,并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 江浙地区,在很早以前就是我国的粮仓……而到康、雍、乾时期,“本地(江浙地区)所产丰谷,不足供食用”……过去的“苏湖熟,天下足”变成了“湖广熟,天下足”。此时,江浙地区经济作物广泛种植,粮食不能自给。松江种稻之地只占1/3,每年都从外地运进大量粮食,特别是集中了大批非农业人口的工商业城镇,更是家无隔宿之粮,江浙市镇更是如此。               
——戴逸《简明清史》
材料二 近代江南的企业家们以工商业收入投资土地,究其出身来说大都生于富裕之门,其父辈或祖辈占有田产者甚多。购买土地的目的也是为了获利,除地租收益以外,近代江南的城居地主们还在购买的土地上开办工厂、创办企业。他们所开设的企业以轻工业为主,农业产品是这些企业主要的原材料来源。从城居地主中产生的近代企业家开始了将资本主义经营范围扩大到农业领域的尝试,著名民族实业家张謇首开先河。1901年秋正式集资建立通海垦牧公司,走上了废灶兴垦、发展近代农业的道路。
——黄敏 慈鸿飞《中国农史》
材料三 长三角地区已经成为当代中国经济发展速度最快、规模最大、活力最强的地区之一,数据显示,长三角区域面积仅占全国1%,人口占全国6%,它所创造的GDP占到全国的20%左右,财政收入占全国近四分之一,外贸出口总额占全国的份额接近三分之一,利用外资占据全国半壁江山。
                 ——方世南《新现代化:长三角发展战略的新定位和新目标》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时期江浙地区农业种植结构有何调整,并分析农业生产呈现的变化趋势?(4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近代长江中下游地区农村经济发展有何新变化并归纳变化的原因?(5分)
(3)分析材料三长三角地区成为当代中国经济发展最快、规模最大、活力最强的原因?(3分)
(4)上述三则材料说明了长江中下游地区在中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请你为长江中下游地区的进一步发展建议献策?(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