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渔村到特区               ⑴深圳特区是在怎样的历史条件下建立起来的?⑵上世纪80年代***视察深圳特区后写下了这样一句话:“深圳的发展和经验证明

从渔村到特区               ⑴深圳特区是在怎样的历史条件下建立起来的?⑵上世纪80年代***视察深圳特区后写下了这样一句话:“深圳的发展和经验证明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从渔村到特区
              

⑴深圳特区是在怎样的历史条件下建立起来的?
⑵上世纪80年代***视察深圳特区后写下了这样一句话:“深圳的发展和经验证明,我们建立经济特区的政策是正确的。”请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
答案
(1)对外开放方针的确立;国家***对特区位置的战略规划;深圳历史上与海外的经济联系;地理位置。
(2)深圳从一个贫穷的小渔村发展成为发达的大都市的史实证明了建立特区决策的正确性。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对外开放的格局,(1)涉及的是深圳特区在改革开放后的背景,从国家的政策,***的重视和其自身的历史自然地理环境角度分析即可。(2)本问是开放性试题,要求学生针对深圳的发展历程来展示***决策的正确性,言之合理即可。
举一反三
歌曲《春天的故事》中唱到:“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其中“春天”的含义是  (   )
A.改革开放B.科教兴国C.文革结束D.包产到户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下列表述,与史实不符合的是
A.1954年,李建国的父亲参加了人大代表选举
B.1958年,李建国放学后,上山砍柴参加大炼炼钢
C.1977年,李建国参加高考,拿到了大学录取通知书
D.1979年,李建国的舅舅回国,来到深圳经济特区创办了一家服装加工厂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
《春天的故事》歌词中写到:“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崛起座座城,奇迹般聚起座座金山。”
请回答:
(1)“画了一圈”主要指的是对外开放的什么措施?为什么要在“南海边”呢?
(2)1984年***讲话后,我国对外开放的步伐加快,到20世纪末初步形成了对外开放格局。在19世纪40年代后,中国近代也开始了对外开放的进程。请比较中国近代和现代史上这两次对外开放的异同。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中国人口、人均耕地和人均粮食变化图”,你认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我国农业生产中最突出的矛盾是人均耕地面积呈现不断增加的趋势
B.20世纪60年代后期以来,“左”的错误和自然灾害使生产遭到极大破坏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使人均粮食占有量呈现不断上升趋势
D.控制人口增长,科教兴农,保护耕地和水源是解决粮食问题的权宜之计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2008年10月13日《中国青年报》登载《延安精神与改革开放30年》一文指出,延安13年与改革开放30年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两个扭转乾坤的“黄金时代”。为延安13年“扭转乾坤”奠定基础的事件是
A.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B.全面抗战路线的提出
C.***思想体系的成熟D.根据地的发展壮大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