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分)市场是社会分工和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在中国历史的不同时期,常常扮演着重要角色。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在明代,特别是中叶以后……大小商人

(25分)市场是社会分工和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在中国历史的不同时期,常常扮演着重要角色。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在明代,特别是中叶以后……大小商人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25分)市场是社会分工和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在中国历史的不同时期,常常扮演着重要角色。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明代,特别是中叶以后……大小商人的数目迅速增长,江南、东南沿海和运河沿岸地区尤为商贾聚集之处.市场上的商品种类为数繁多,几乎任何东西都可能出现在市场之上。不过,从远途贩运的角度来看,除属于国家专控商品的盐和茶之外,流通量和交易额最大的商品,是粮食、棉花、棉布、丝、和丝织品。……明代前期一直被禁止使用的白银在正统以后取代纸钞和铜钱成为主币……反过来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朱绍侯、龚留柱《中国古代史教程》(下)
材料二:“一旦社会占有了生产资料,商品生产就将被消除,而产品对生产者的统治也将随之消除。社会生产内部的无政府状态将为有计划的自觉的组织所代替。”
——恩格斯在《反杜林论》
“应当把商品交换提到首要地位,把它作为新经济政策的主要杠杆”,全部问题就在于“是以市场、商业为基础,还是反对这个基础。”
——《列宁全集》第41卷
材料三:市场是一种古老的制度。在中国历史的不同时期,市场不但在或大或小的范围里存在,而且常常扮演着重要角色。然而,有将近四十年的时间,市场从我们的社会生活中逐渐退出乃至消失,以至于整整一、两代中国人对于市场完全感到陌生。
——梁治平《市场·国家·公共领域》
“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1992年***南方谈话
材料四:西方史学家认为,共产主义在东欧的消失、苏联的解体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日益转向市场经济,在实际上表明共产主义模式的普遍性的萎缩。
——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指出影响市场发展的因素。(3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恩格斯和列宁对“计划”和“市场”的认识。(4分)
(3)材料三中“近四十年的时间,市场从我们的社会生活中逐渐退出乃至消失”的主要原因是什么?(1分)***对“计划”和“市场”又是如何认识的?(2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时期中国主动融入世界市场的三个节拍。(3分)
(4)结合你对市场经济和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践的认识,驳斥材料四中作者的观点。(12分。要求:表述成文,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答案

(1)政策、交通、商品经济(3分)
(2)恩格斯认为,当生产资料全部被社会占有时,将不存在商品生产,计划将会取代市场;列宁认为商品货币关系是促进社会生产发展的重要手段。(4分)
(3)计划经济体制的确立。(1分)***指出计划和市场不是判断姓“资”姓“社”的标准,只是经济调节的手段。(2分)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改革开放的决策;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3分)
(4)参考要点: 必要性:市场经济不是区分社会制度的标准,而是实现资源配置的一种方式;是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的客观要求;是吸取苏东剧变教训的必然结果;是中国改革开放的经验总结和自身发展的要求。(8分)  结果: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蓬勃发展,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不断提高。(2分) 结论:中国转向市场经济,是社会主义模式的自我完善和发展,而不是社会主义模式的萎缩。(2分)
解析

试题分析:(1)考查学生史料的阅读与解析以及提炼和概括信息的能力。阅读材料依据“江南、东南沿海和运河沿岸地区尤为商贾聚集之处”“国家专控”“明代前期一直被禁止使用的白银”“反过来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等信息可从政治、经济、交通灯方面来回答。
(2)关联词“一旦……就……”全面的表达了生产资料和商品生产之间的关系,“无政府状态将为有计划的自觉的组织所代替”表达了市场和计划的关系,依据这些可概括恩格斯的观点;“应当把商品交换提到首要地位,把它作为新经济政策的主要杠杆”显然表明列宁主张利用商品货币关系。
(3)考查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相关内容,经济体制改革的背景是因为计划经济的弊端暴露,严重阻碍了我国经济的发展,据此可回答第一小问;***强调“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依据这些可概括***对计划和市场的认识;第三小问结合我国改革开放的历程可回答。
(4)苏东剧变从根本上讲是因为照搬照抄别国模式,不能从根本上突破斯大林模式,我国在吸取苏联解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适时的改革开放探索一条有中国特色的道路是我国发展的客观需要,并且我们的改革取得了非常大的成就,这都能说明社会主义并没有萎缩。
举一反三
有历史学家认为,中国改革开放历过了三次思想大解放:1978年第一次思想解放冲破了个人崇拜, 1992年第二次思想解放冲破了计划经济崇拜,1997年第三次思想解放冲破了所有制崇拜。“第二次思想解放”的出现主要得益于(      )
A.“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提出
B.重申四项基本原则不动摇
C.***南巡谈话
D.*** “三步走”战略的提出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领导集体创造性地运用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下列不能体现这一观点的是
A.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B.“一国两制”的构想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D.“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新中国建立后,中国共产党审时度势,不断探索,执政能力不断提高。这表现在(  )
①七届二中全会解决了由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重大问题;
②十四大决定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③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④中共十三大阐明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D.②③④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992年,***《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中说:“……从一定意义上说,某种暂时复辟也是难以避免的规律性现象。一些国家出现严重挫折,社会主义好像被削弱了,但人民经受锻炼,从中吸收教训,将促进社会主义向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对上述材料理解错误的是(      )
A.东欧剧变、苏联解体是***谈话的国际大背景
B.苏联解体、东欧剧变是必然的,是件好事情
C.社会主义运动受到挫折,但并不意味着失败
D.国际社会主义力量从挫折中吸取教训,向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992年***“南方谈话”和1978年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的相同点是(     )
A.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B.深化了改革开放
C.为改革开放奠定了思想基础D.指出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