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中国成为首个把宇航员送入太空的亚洲国家,2007年10月24日中国第一颗绕月探测卫星“嫦娥一号”发射升空。英国广播公司(BBC)在有关报道中指出,中国
题型:专项题难度:来源:
2003年中国成为首个把宇航员送入太空的亚洲国家,2007年10月24日中国第一颗绕月探测卫星“嫦娥一号”发射升空。英国广播公司(BBC)在有关报道中指出,中国是世界上第三个有能力独立进行载人航天的国家,同时嫦娥工程也有很多技术和尝试是开创性的。这是中国“大国雄心”的展示,因为“一个普通的发展中国家,是不会试图飞到月球的”。这说明 |
[ ] |
A.中国已经是世界上的超级大国 B.当代科技发展是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展示 C.中国航天科技在世界上已经处于遥遥领先的地位 D.航天技术决定了一个国家的兴衰 |
答案
举一反三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 |
——*** |
材料二 国外有人说:“到21世纪30年代,中国人口将达16亿,那时谁来养活这么多人?谁来拯救由此引发的全球性粮食危机?”袁隆平闻言挥动着满是老茧的双手说:“中国完全能解决自己的吃饭问题,中国还要帮助世界人民解决吃饭问题。” “袁(隆平)正引导我们走向一个丰衣足食的世界。” |
——[美]经济学家唐·帕尔伯格 |
材料三 ①公元9年,西汉时期神话故事叙述了嫦娥奔月的情景,被记载在《汉书·艺文志·淮南子》篇中。366年,敦煌石窟开始建造,“飞天”从此成为人类石刻绘画艺术中精彩而不朽的形象。②14世纪末,明朝人万户,为了实现飞向天空的梦想,双手举一大风筝,坐上背后绑了47支火箭的椅子,勇敢地 进行火箭送他上天、风筝帮他落地的实验。结果,他成为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火箭登天的牺牲者。③2007年10月24日,我国首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嫦娥”从此奔月去。 材料四 政府科技经费的投入,从1995年的3800万元猛增到1997年的961亿元,所取得的省部级以上重大科技成果在1997年即达到3.1万项。 |
——《中国现代史纲》 |
请回答: (1)建国初期,我国政府作出研制“两弹一星”的决策,结合材料一说出“两弹一星”的含义是指什么?其研制成功有何重要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袁隆平培育的杂交水稻对人类有什么贡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材料三简析“嫦娥一号”卫星发射成功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合以上材料和你的认识,谈谈科技发展需要哪些条件?科技发展与经济建设和国家地位的关系怎 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方寸烟标可以见证航天历史,下面三枚烟标告诉我们 |
“70”烟标 | “424”烟标 | “卫星”烟标 | 若写一篇集中反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科教文发展的专稿,请你确定一组体现其发展的“关键词”。准确的一组是 | [ ] | A.“双百”方针、“南优2号”、“合成牛胰岛素”、“样板戏”、“银河——Ⅰ号” B.“两弹一星”、“星火计划”、“载人飞船”、“985工程”、“反思文学” C.“863计划”、《义务教育法》、“211工程”、“科教兴国”、“两个务必” D.“三个面向”、“五讲四美”、“伤痕文学”、“银河——Ⅱ号”、“希望工程” | 下图是某杂志的封面。从中获取的历史信息是,当时 | | [ ] | A.中国人造卫星发射升空 B.杂交水稻培育成功 C.浮夸现象十分盛行 D.科教兴国战略初见成效 | 20世纪50、60年代,党和政府把发展“两弹一星”为核心的原子弹、空间技术和火箭技术放在重中之重的地位,主要是为了 | [ ] | A、带动其它部门发展 B、尽快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 C、提高中国国防实力 D、适应第三次科技革命潮流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