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一 所谓壹刑者,刑无等级,自卿相将军以至大夫、庶人,有不从王令、犯国禁、乱上制者,罪死不赦。有功于前,有败于后,不为损刑。有善于

(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一 所谓壹刑者,刑无等级,自卿相将军以至大夫、庶人,有不从王令、犯国禁、乱上制者,罪死不赦。有功于前,有败于后,不为损刑。有善于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 所谓壹刑者,刑无等级,自卿相将军以至大夫、庶人,有不从王令、犯国禁、乱上制者,罪死不赦。有功于前,有败于后,不为损刑。有善于前,有过于后,不为亏法。忠臣孝子有过,必以其数断。守法守职之吏有不行王法者,罪死不赦,刑及三族。
——摘自《商君书·赏刑》
材料二 故行刑,重其轻者,轻者不生,则重者无从至矣,此谓“治之于其治”也。行刑,重其重者,轻其轻者,轻者不止,则重者无从止矣,此谓“治之于其乱”也。故重轻,则刑去事成,国强;重重而轻轻,则刑至而事生,国削。
——摘自《商君书·说民》
(1)依据材料一、二,概括商鞅的法治思想,并以此说明商鞅法治的意图。(8分)
(2)依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商鞅法治思想的看法。(7分)
答案

(1)法治思想:刑无等级和重刑主义。(4分)
意图:打击旧贵族的势力;树立法律的权威。(4分)
(2)商鞅提出“刑无等级”的主张,体现了社会的公平正义,有进步意义,但在商鞅所处的时代,是无法实现“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3分)商鞅主张严刑峻法,使人人畏惧法律,有利于维护社会的稳定,但刑罚过于严酷,会引发新的社会矛盾。(2分)其法治理念为中国以后法律的制定奠定基础,为今天以法治国提供借鉴。(2分)
解析

试题分析:(1)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一、二中“所谓壹刑者,刑无等级”“ 故重轻,则刑去事成,国强”等信息直接归纳,可得出刑无等级和重刑主义的思想;第二小问可结合教材商鞅变法的背景和目的来分析材料,可概括出其意图在于打击旧贵族的势力,树立法律的权威。
(2)对商鞅法治思想的看法结合其思想,一分为二,辩证地分析其影响,并能联系现实谈谈法治思想的作用,如为今天的以法治国提供借鉴等。
举一反三
【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吴起、商鞅变法比较简表
吴起变法(前386年一前381年)
商鞅变法
关系
蔡泽曰:“吴起为楚悼主立法,卑减大臣之威重,罢无能,废无用,损不急之官,塞私门之请,一楚国之俗,禁游客之民,精耕战之士,南收杨越,北并陈、蔡,破横散从(纵),使驰说之士无所开其口,禁朋党以励百姓,定楚国之政,兵震天下,威服诸侯。”
B
C
——《史记·范睢蔡泽列传》
材料二 蔡泽曰:“今商君、吴起、大夫种(越国大臣)之为人臣,是也;其君,非也。故世称三子致功而不见德,……夫人之立功,岂不期于成全邪?身与名俱全者,上也。名可法而身死者,其次也。名在僇辱而身全者,下也。”
——《史记·范睢蔡泽列传》
(1)结合所学,在《吴起、商鞅变法比较简表》的B位置填上商鞅变法与材料一内容相似的措施,据此指出商鞅变法与吴起变法的关系并填在C处。(8分)
(2)概括材料一、二中蔡泽对吴起与商鞅变法的评价。你是否同意其观点,并说明理由。(8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商鞅变法功不可没,但他本人却被贵族诬告谋反,惨遭***害。在商鞅变法的措施中,直接损害贵族利益的是
A.重农抑商B.统一度量衡C.迁都咸阳D.按军功授爵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商鞅变法措施中,对后世政治体制影响最为深远的是
A.废井田,开阡陌B.奖励耕织C.按军功授爵D.推广县制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0分)【历史——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秦国的文化传统中,宗法观念相对淡薄,商鞅利用这一点……建立君主的绝对权威……鼓励、引导并强制秦人把大家族变为小家庭,“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令民父子兄弟同室内息者为禁”。
——王绍东《论商鞅变法对秦文化传统的顺应与整合》
(1)商鞅变法是如何建立君主的绝对权威的?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小家庭政策得以推行的作用。(6分)
材料二 苏轼给宋神宗上书:惟商鞅变法不顾人言,骤至富强,亦以召怨天下,虽得天下,旋踵灭亡。
(2)概括材料二中苏轼的观点,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其出发点。(4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莽曰:“古者,设庐井八家,一夫一妇田百亩,什一而税,则国给民富而颂声作。此唐、虞之道,三代所遵行也。秦为无道,厚赋税以自供奉,罢民力以极欲,坏圣制,废井田,是以兼并起,贪鄙生,强者规田以千数,弱者曾无立锥之居。又置奴婢之市,与牛马同栏,制于民臣,颛(注:音专,愚昧)断其命。奸虐之人因缘为利,至略卖人妻子,逆天心,悖人伦,缪于‘天地之性人为贵’之义。《书》曰‘予则奴戮女’,唯不用命者,然后被此辜矣。汉氏减轻田租,三十而税一,常有更赋,罢癃(注:疲惫衰弱)咸出,而豪民侵陵,分田劫假。厥名三十税一,实什税五也。父子夫妇终年耕芸,所得不足以自存。故富者犬马余菽粟,骄而为邪;贫者不厌糟糠,穷而为奸。……今更名天下田曰‘王田’,奴婢曰‘私属’,皆不得卖买。其男口不盈八,而田过一井者,分余田予九族邻里乡党。故无田,今当受田者,如制度。敢有非井田圣制,无法惑众者,投诸四裔,以御魑魅,如皇始祖考虞帝故事。”
——摘自《汉书王莽传》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王莽改制的背景。(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商鞅变法成功和王莽改制失败的原因。(9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