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时期的变法与春秋时期的改革相比,主要的不同点是    (    )A.改革涉及土地制度B.改革涉及赋税制度C.改革涉及军事制度D.改革触及上层建筑

战国时期的变法与春秋时期的改革相比,主要的不同点是    (    )A.改革涉及土地制度B.改革涉及赋税制度C.改革涉及军事制度D.改革触及上层建筑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战国时期的变法与春秋时期的改革相比,主要的不同点是    (    )
A.改革涉及土地制度B.改革涉及赋税制度
C.改革涉及军事制度D.改革触及上层建筑

答案
D
解析

举一反三
《通典·食货》载:“秦孝公任商鞅,鞅以三晋地狭人贫……秦地广人寡,故草不尽垦,地利不尽出。于是诱三晋之人,利其田宅……(使其)务本于内,而使秦人应敌于外。”此段材料表明商鞅“诱”三晋之人的直接目的是   (   )
A.完成统一目标B.增强军事实力
C.鼓励商业活动D.发晨农业生产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据《汉书》记载:“商君为法于秦,战斩一首赐爵一级。欲为官者五十石。“这一措施在当时所起的最主要作用是
A.沉重打击了旧贵族势力
B.激化了社会矛盾
C.加强了人民的法制观念
D.提高了秦国军队的战斗力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春秋时期,齐国“相地而衰征”和鲁国“初税亩”的实质是 ( )
A.根据土地数量的多少收税B.按田质好坏征收赋税
C.按公田数目向耕者收税D.逐步承认土地私有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材料:大灾之年,齐桓公问计于管仲:时下生产凋敝,民不聊生,何以解决问题?
管仲对曰:“饮食者也,侈乐者也,民之所愿也。足其所欲,赡其所愿,则能用之耳。今使衣皮而冠角,食野草,饮野水,孰能用之?伤心者不可以致功。故尝至味而,罢至乐而。雕卵然后瀹(yuè,煮)之,雕橑(liáo, 长木条)然后爨(cuàn,烧火做饭)之。丹沙之穴不塞,则商贾不处。富者靡之,贫者为之,此百姓之怠生,百振而食。非独自为也,为之畜化(蓄积财货)。”
——《管子•侈糜篇》
请思考:
⑴根据材料,说明管仲认为如何解决生产凋敝、民不聊生的社会问题?这项改革措施会发挥怎样的作用?(8分)
⑵20世纪上半期哪一经济改革与管仲这一经济思想相似?结合相关史实谈谈你对管仲经济思想的认识?(7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管仲改革期间,某贵族拥有封地300亩,另辟新荒地200亩,按当时的规定,他应该向国家交纳赋税的田亩数是
A.300亩B.200亩C.500亩D.100亩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