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政治文明的演进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 《春秋》之义,内诸夏而外夷狄。……一夫关中土沃物丰……帝王之都每以为居,未闻

人类政治文明的演进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 《春秋》之义,内诸夏而外夷狄。……一夫关中土沃物丰……帝王之都每以为居,未闻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人类政治文明的演进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之义,内诸夏而外夷狄。……一夫关中土沃物丰……帝王之都每以为居,未闻戎狄宜在此土也。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戎狄志态.不与华同……戎晋不杂。并得其所,上含往古既叙之义,下为盛世永久之规。纵有猾夏之心,风尘之警,别绝远中国,隔阂山河,虽为寇暴,所害不广。
——摘自江统《徙戎论》
材料二  中国人绝大多数的族群都认同自己是汉人,汉人的名称从汉朝而来,因此汉朝对中国的意义便不只是一个政治上的朝代,而是将各种不同来源、背景的中国人融铸成一个大家共有的身份认同。……这个缘故在于,汉人不是一个族群的意义,而是一种文化群的意义。
——2011年8月31日凤凰网历史许倬云《中国人为何2 000年来一直自称汉人?》
材料三 北朝的强盛来自体制的力量……变替的“胡化”和“汉化”……扭转了魏晋以来的帝国颓势,并构成了走出门阀士族政治、通向重振的隋唐大帝国的历史出口。
——摘自吴宗国主编《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制度研究》
材料四 李唐一族之所以崛兴,盖取塞外野蛮精悍之血,注入中原文化颓废之躯,旧染既除,新机重启,扩大恢张,遂能别创空前之世局。
——陈寅恪《隋唐政治制度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作者关于民族问题的主张,概括其理由。(3分)
(2)材料一是从什么角度来评价汉朝政权的?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和思想方面分析汉代是如何实现作者所强调的这一角度的?(3分)
(3)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北朝时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进步作用。谈谈你对当时民族关系的认识。(5分)
答案
(1)主张:夷夏有别,少数民族应远离中原。理由:儒家的传统观念;夷夏风俗习性不同;可以减轻对中原的危害。(3分)
(2)角度:建构共同文化。(1分) 实现:实行推恩令加强了全国的统一;确立儒家思想的独尊地位加强了思想的统一. (2分)
(3)作用:促进洛阳的繁盛;推动北方社会经济文化发展;促进民族融合;奠定隋唐国家统一的基础。认识:少数民族及其文化给中原文明带来了鲜活的元素;汉族与少数民族之间的交融、互补,避免民族对立,消除民族隔阂,丰富了中华文明的内涵。(5分)
解析

举一反三
学界对北魏孝文帝改革看法不一。有人认为北魏孝文帝是盖世英雄,也有人认为他是千古罪人。你认为出现这种分歧主要是针对北魏孝文帝改革中的(  )措施
A.均田制B.三长制C.新租调制D.汉化政策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北魏孝文帝改革中,有利于恢复北方经济的主要措施是                                    (   )
A.均田制B.迁都洛阳C.俸禄制D.三长制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成书于5世纪的《洛阳伽蓝记》记载:“自晋宋以来,视洛阳为荒土……昨至洛阳,始知衣冠士族,并在中原,礼仪富盛,人物殷阜。”这段文字主要反映了(    )
A.北魏迁都洛阳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B.土族制度在中原得到全面的发展
C.南朝统治下的洛阳经济得到恢复
D.5世纪的洛阳商业盛极一时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孝文帝改革后,北魏最基层行政组织的长官是
A.县长B.邻长C.里长D.党长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南北朝时期的民族融合过程,从社会形态变迁的角度看,实际是
A.内迁的过程B.汉化的过程C.农耕化过程D.封建化过程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