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统治者认为:“富室田连阡陌,为国守财尔!缓急盗贼发,边境扰动,兼并之财,乐于输纳,皆我之物。”这表明北宋政府[ ]A.大力抑制土地兼并
题型:江西省期中题难度:来源:
北宋统治者认为:“富室田连阡陌,为国守财尔!缓急盗贼发,边境扰动,兼并之财,乐于输纳,皆我之物。”这表明北宋政府 |
[ ] |
A.大力抑制土地兼并 B.准备搜刮百姓以抗辽 C.纵容土地兼并以便筹集军费 D.减轻人民负担,限制大地主的特权 |
答案
C |
举一反三
阅读下列材料: 今则西戎已叛,屡丧边兵;北虏愈强,且增岁币。国用殚竭,民力空虚,徭役日繁,率敛日重。官吏猥滥,不思澄汰;人民疾苦,未尝省察。百姓无告,朝廷不与为主,不使叛而为寇,复何为哉…… |
——枢密副使富弼的上疏 |
以上材料,反映出北宋中期面临怎样的社会危机? |
《宋史·食货志》记载,北宋“势官富姓占田无限,兼并冒伪,习以成俗,重禁莫能止”。造成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 ] |
A.北宋冗官,吏治腐败 B.北宋统治者采取加强中央集权的政策 C.混战不休,农民*** D.佛教寺院强占民田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真宗成平四年,有司言减天下冗吏十九万五千余人。所减者如此,未减者可知也……刘晏(唐朝人)以一千二百万贯供中原之兵而有余,今以三千六百万贯供川陕一军而不足。 |
——赵翼《廿二史札记》 |
材料二 夷狄者,皮肤之患尚可知;盗贼者,心腹之患深可忧。 |
——《续资治通鉴长编》 |
材料三 官壅于下,民困于外,夷狄骄盛,寇贼横行,不可不更张以救之。 |
——范仲淹《答手诏条陈十事疏》 |
(1)根据材料一所述,你认为它反映了哪个朝代的什么问题?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何在? (2)结合材料一所反映的问题,比较材料二和材料三,你认为哪个更全面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实际?为什么? (3)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统治者是怎样“更张以救之”的?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财不足用于上而下已弊。兵不足威于外而敢骄于内,制度不可为万世法而日益丛杂,一切苟且,不异五代之时。 |
——欧阳修 |
材料二 |
《耕织图》中繁忙的秋收场面 |
材料三 |
武学习武图 (武学是宋代的军事学校,王安石变法时,健全了武学制度,教习兵法,演练武艺,三年后考试,按等第授官) |
(1)材料一说明北宋中期面临怎样的社会状况?形成这一状况的根源是什么? (2)结合材料二、三,说明王安石采取了哪些措施?起了什么作用? (3)分析三则材料之间的内在联系。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宋神宗)诏曰:“天下商膺旅物货至京,多为兼并之家所困,往往折阅(即减价出售)失业。至于行辅稗贩,亦为取利,致多穷窘。宜出内藏库钱帛,选官于京师置市易务。” 材料二 中书奏:“……遇有客人物货出卖不行,愿买入者,许致务中投卖,勾行人牙人与客人平其价。据行人所要物数,先支官钱买之……以抵当物力的少,许令均分赊清,相度立一限或两限,逆纳价钱;若半年纳,限出息一分;年纳,即出息二分。” 材料三 (熙宁五年初),魏继忠上言:“宜假钱别置……不至伤商;贵则少损价出之,令不至害民,出入不失其平,因得余息以给公上,则市场不至于腾踊,而开阖敛散之权不移于富民,商旅以通,移民以遂,国用以足矣。” |
——以上三则材料摘自《续资治通鉴长编》 |
(1)材料一反映了北宋的什么社会现象? (2)为解决这一社会问题,北宋政府采取了什么措施? (3)根据以上材料和你所学的历史知识,说明这些措施有什么结果?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