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学者认为,西方近代的变革首先是精神层面的变革,然后是制度方面的变革,最后才是器物方面的变革,而中国近代的变革顺序却是正好相反的。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

有学者认为,西方近代的变革首先是精神层面的变革,然后是制度方面的变革,最后才是器物方面的变革,而中国近代的变革顺序却是正好相反的。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有学者认为,西方近代的变革首先是精神层面的变革,然后是制度方面的变革,最后才是器物方面的变革,而中国近代的变革顺序却是正好相反的。
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联系15-19世纪上半期西方世界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阐述西方近代化的发展历程。
(2)联系19世纪下半期到20世纪初的有关史实,说明中国近代的变革顺序。
(3)分析导致中西方变革顺序相反的原因;
答案
(1)文艺复兴、启蒙运动从精神层面上开始变革,人文精神兴起和发展,人们逐渐摆脱封建专制和宗教愚昧的束缚;英法美等国的资产阶级革命,确立资产阶级代议制,从制度上确立资产阶级的统治,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开辟了道路;工业革命迅速扩展,欧美国家确立大机器生产方式,相继实现工业化。
(2)中国近代从学习“器物”向学习“制度”,再向学习“文化”发展。洋务运动学习西方近代科学技术;维新变法和辛亥革命学习仿效西方政治制度,主张兴民权、君主立宪,推翻封建专制制度;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形成一股思想解放潮流。
(3)列强对中国的入侵打断了中国社会正常的发展进程,基于抵抗外来民族压迫的学习西方必然从学习先进科技入手;中国人在学习西方的过程中,对西方文化的认识存在渐进的过程。
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是简答题,依据教材基本知识即可作答。(1)15--19世纪西方世界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可从政治、经济和思想等方面进行分析。政治上进行资产阶级革命,纷纷确立资本主义制度;经济上进行了工业革命;思想上发生了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等。注意近代化的顺序是先思想后政治最后到经济。(2)近代中国不断遭受外国的侵略,民族危机不断地加深,开始了向西方学习的进程,主要经历了学习西方的科技、制度和思想三个阶段。(3)近代中国的民族危机是中国与西方国家近代化顺序不一致的原因。
点评:本题资料新颖,设计巧妙,是道好题。注意中国和西方现代化的比较,培养分析比较问题的能力。近代西方是秉承了一个自然的顺序进行了近代化,而中国则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中进行近代化的,近代化和挽救民族危亡密不可分。这就决定了和西方近代化的顺序不一致性。
举一反三
近代中国仁人志士从学造西方器物、仿行西方政治制度到提倡思想解放,不断探求强国之路,与此同时近代西学地位不断提高,而以儒家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中学地位不断下降。造成“西学”与“中学”地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伴随着西方列强的侵略,“西学”涌入中国
B.社会发展的需要决定“中学”将逐步退出历史舞台
C.中国社会的巨变和社会逐步转型的需要
D.中国知识分子的思想认识水平不断提高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10分)
材料一  “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于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外国利器,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用其人。”
材料二  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
材料三  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的一切黑暗。    
请回答:
(1)材料一作者提出的核心主张是什么?属于近代中国那一派别的观点?(2分)
(2)材料二的观点属于那一派别?为实现其变官制的理想,该派提出了怎样的政治主张?  (2分)
(3)材料三的作者是谁?“两位先生”指的是什么? (2分)
(4)据上述材料,试说明中国向西方学习经历了一个怎样的发展历程?(4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学东渐这个名目随民国四年(1915)上海商务印书馆将容闳的英文回忆录的中文节译本,该题《西学东渐记》,开始流行。但在晚明,“西学”已是特称判断,指西教即基督教以外的欧洲科学工艺各科学问。其实中国与欧洲的文明互动,在物质层面可以追溯到遥远的古典时代,在精神层面至迟已于北朝隋唐出现。……世界文明从来是互动的。既有西学东渐当然也有东学西渐。”
——朱维铮《再读近代史》
材料二  “由于中国人闭关自守骄傲自满,三次灾难性的战争使他们收到了巨大的刺激:第一次是1839—1842年同英国的战争,第二次是1856—1858年同英法的战争,第三次是1895年同日本的战争。在这些战争中所遭受的耻辱性失败,迫使中国人打开大门,结束他们对西方的屈尊态度,重新评价自己的传统文明。其结果是入侵与反入侵的连锁反应,它产生了一个新中国,产生了至今震撼着远东和全球的影响。”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基于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谈谈“西学东渐”对中国近代社会转型的影响。(10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在西学东渐的过程中,下列几位是里程碑式的人物,他们对中国社会发展所起到的共同作用是(  )

A. 改变了社会性质           
B. B.促进了中国近代化发展
C. 发动了社会变革运动       
D. 是掀起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的主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文化的传播是双向的,指的是两种文化之间的沟通、交流、交往,但是在一定时期内,总是表现为比较高级的文化处于传播的主导地位,而比较低级的文化则主要处于吸收的他位。总的来说,文化的传播呈现出多方向、多层次的特点,在方向上同时并行,在层次上相互交错。由于吸收文化的区域基于一定时期内的经济、政治、思想条件,不同的阶级、集团和派别对于外来文化不同要素的需求有着轻重缓急的不同,这就使得文化传播的方向和层次不可能绝然齐头并进,任何一个地区,任何一个阶级或阶层,对于外来文化的吸收总是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选择,吸收的文化元素,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更新、演变、递嬗,于是构成了文化传播与吸收中的时间与层次序列。在一般情况下,对外来文化的选择与吸收,遵循着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轨迹,近代中国对西方文化的吸收,正经历了从技术层次到思想层次,进而又推进到政治层次的发展过程。
——王翔《论中国近代化的三个层次》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请简要评析材料中关于中国近代化的观点。
(要求:对该观点赞成、反对或另有观点均可,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