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20世纪初爆发的日俄战争是世界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的标志之一,阅读材料并回答相关问题。(15分)材料一 配合着中国政局的变幻和中东铁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20世纪初爆发的日俄战争是世界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的标志之一,阅读材料并回答相关问题。(15分)材料一 配合着中国政局的变幻和中东铁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20世纪初爆发的日俄战争是世界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的标志之一,阅读材料并回答相关问题。(15分)
材料一 配合着中国政局的变幻和中东铁路深入中国东北腹地的修筑,“远东政策”的指向性日趋明朗,……沙俄欲变中国东北为殖民地的“黄俄罗斯”计划成为了“远东政策”的核心,虽然这时的“黄俄罗斯”计划有着极大的不确定性……但是独占和吞并中国东北,并建立一套完整的殖民体系的终极目标始终没有改变。“黄俄罗斯”计划使日本大为惊骇。它竭尽全力地一再确保自己大陆政策能够有效地施行。不过目标一致利益相悖的两项政策,势必会在推行的过程中有所碰撞。
——郭瑞《沙俄“黄俄罗斯”计划始末》
材料二 战争的伟大属性现在表明得特别明显,这就是在事实上,在千百万人的面前揭露出一项只有少数觉悟的人才明白的人民和政府间的不一致。一切先进的俄国人,俄国社会民主党,俄国无产阶级对专制制度的批判,现在已被日本武器的批判所证实……。战争远未结束,但是它每延续一步都将促使新的伟大的战争,人民反对专制制度的战争。     
——列宁《旅顺口的陷落》
材料三 就在日俄宣战后的第三天,立宪派的《中外日报》即发表社论,认为长期以来都是白种人打败黄种人,而这次战争将使人认识到“国家强弱之分,不是由于种而是由于制”,越来越多的人相信立宪可以富国强兵、可以救亡图存,甚至某些原先反对立宪的守旧人物也转而倾向支持立宪。
——凤凰网《日俄战争影响深远》
⑴结合所学知识,如何理解材料一关于日俄战争性质及原因的认识? (4分)
⑵材料二和材料三对日俄战争的认识有何相似之处?结合相关史实,说明你是否同意这两则材料对这场战争的认识?它对当时的中俄两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11分)
答案
(1)性质:一场帝国主义的殖民争霸战争;(2分)
原因:日本和俄国为争夺中国东北,矛盾激化;(2分)
(2)俄国失败源于政治制度的落后(2分)。同意,(1分)明治维新使日本建立君主立宪制,而沙俄依然是沙皇专制;(2分)。中国:推动全国性立宪运动的形成,推动了辛亥革命的爆发;(4分)。俄国:俄国爆发了反对沙皇专制的革命,1905年革命(2分)。
解析

试题分析:(1)依据材料反映了,俄国的“黄俄罗斯”计划和日本的大陆政策,其共同争夺的是中国的东北。在两国推行各自的计划中爆发了日俄战争。由此可以理解日俄战争的性质及原因。
(2)依据材料二中的“战争表明…一切先进的俄国人,俄国社会民主党,俄国无产阶级对专制制度的批判,现在已被日本武器的批判所证实……”;材料三中的“战争将使人认识到‘国家强弱之分,不是由于种而是由于制’”,可以概括出日俄战争,俄国战败暴露了俄国社会制度的落后;第二小问结合所学日俄两国的政治制度的不同进行回答;第三小问根据材料二中的“战争远未结束,…将促使新的伟大的战争,人民反对专制制度的战争。”、材料三中“越来越多的人相信立宪可以富国强兵、可以救亡图存,…守旧人物也转而倾向支持立宪。”,结合所学可以总结出日俄战争对中、俄两国的影响。
举一反三
在一场灾难过后,几位学者对欧洲前途发出这样的感叹。学者甲说:“我们这个时代的现实:欧洲之没落。”学者乙说:“欧洲已进入艰困的时代。”学者丙说:“我们欧洲的命运只能这样。”从材料中推断,这些学者担忧的是
A.宗教改革后,罗马教会学者对欧洲陷入信仰分裂感到忧心
B.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知识分子对欧洲文明的前途失去信心
C.法国大革命期间,欧洲保守派对革命运动的传播深感不安
D.冷战期间,西欧学者对于亚洲新兴势力的崛起甚为疑虑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919年6月28日,德国外长在签订条约后意味深长地说:“如果要我承认我们是这场战争的唯一祸首,我知道那是扯谎!”而远在柏林的德国总理公然指责条约是“***人的魔锤”。当天,德国许多报纸上纷纷出现了镶着黑框的悼念文章,号召全民复仇。这种现象说明
A.凡尔赛和约建立在战胜的大国分赃和瓜分的基础上,必然会遭到相关国家的愤慨
B.德国不是这场战争的发动者,而是这场战争直接受害者,因此制裁本身纯属非法
C.战争是列强瓜分的产物,德国军国主义阴魂犹存,制裁激起了德国复仇主义情绪
D.凡尔赛和约必然遭到德国的强烈不满,也为后来法西斯纳粹党的上台埋下了伏笔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5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  1893年,法俄两国签订《俄法协约》。协约规定:如果法国遭到意大利的进攻,或俄国遇到德国和奥匈攻击,对方应以全力支援。1904年英法两国签订协约。1907年8月31日,英俄签订协约,调整了两国在争夺殖民地上的矛盾。英、法、俄三国协约最后形成。
材料二 第1条 缔约各方应个别地或集体地保证按照以下条款的规定,德国和比利时间、德国和法国间的边界领土堆持现状,按照1919年6月28日凡尔赛和约所规定的上述边界不受侵犯,以及上述条约……关于非武装地区的规定得到遵守。第2条 德国和比利时,同样德国和法国相互约定双方彼此不得攻击和侵犯并且在任何情况下彼此不得诉诸战争。
——《洛迦诺公约》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回答三国协约成立的背景。(7分)
(2)分析三国协约成立、《洛迦诺公约》签署分别对欧洲局势产生哪些影响。(8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一位近代法国作家在一封信中写道:“曾经有一个世界奇迹,它汇集了一个民族几乎是超人类的想象力所创作的全部成果。这是一个震撼人心的、尚不为人熟知的杰作、就像在黄昏中从欧洲文明的地平线上看到的亚洲文明的倩影……这个奇迹现已消失。”造成“这个奇迹现已消失”的原因是
A.经济建设的需要B.侵略战争的破坏
C.生态环境的恶化D.自然灾害的影响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0分)【历史——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战争为人类之恶性……近百年来白种之物质进化,实超前古,而其心性进化尚未离乎野蛮,故战争之祸于今尤烈。 
——《孙中山全集》
材料二 斯大林格勒之战,英美报纸比之为凡尔登战役,“红色凡尔登”之名已传遍于世界。这个比拟并不适当。今天的斯大林格勒之战,比起第一次世界大战时的凡尔登来,有性质的不同。……这一战,不但是苏德战争的转折点,甚至也不但是这次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转折点,而且是整个人类历史的转折点。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
(1)如何评价材料一中孙中山关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观点?(4分)
(2)如何理解材料二中两次战役“性质的不同”?(4分)为什么说斯大林格勒战役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转折点?(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