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年,联合国正式通过了《反殖民主义宣言》,尽管没有国家投票反对,但是还是有法国、葡萄牙、西班牙等国投了弃权票。这些国家弃权的主要原因在于①不愿意放弃过去的

1960年,联合国正式通过了《反殖民主义宣言》,尽管没有国家投票反对,但是还是有法国、葡萄牙、西班牙等国投了弃权票。这些国家弃权的主要原因在于①不愿意放弃过去的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1960年,联合国正式通过了《反殖民主义宣言》,尽管没有国家投票反对,但是还是有法国、葡萄牙、西班牙等国投了弃权票。这些国家弃权的主要原因在于
①不愿意放弃过去的殖民利益        ②已感受到非殖民化趋势
③希望建立新的国际政治体制        ④更专注于同苏联的冷战
A.①④B.①②C.②③D.③④

答案
B
解析

试题分析:考查学生知识理解和运用能力。任何国家外交政策的根本出发点是维护国家利益。因此法国、葡萄牙、西班牙做为旧的殖民国家不愿放弃即得的殖民利益,建立新的国际政治体制,但在世界非殖民化趋势下的不得不投了弃权票,因此①②正确,③不正确。同苏联冷战的国家主要是美国,④也不正确。排除含有③、④的选项。
举一反三
美国学者扎卡利亚在《后美国世界》中指出,过去500年内,世界范围内出现了三次结构性的权力转移。每一次权力转移都重新塑造了国际秩序。第—次权力转移是西方世界的崛起,始于15世纪;第二次权力转移是美国的崛起,发生于19世纪末;第三次权力转移是当下正在经历着的“他者的崛起”。关于第三次权力转移对国际秩序产生的影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冲击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格局
B.建立了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C.促进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D.直接导致人口爆炸、恐怖主义等严重社会问题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某历史兴趣小组试图对“世界梦·中国梦”这一主题进行探究,经过查阅资料、分析比较和讨论总结,大家认识到:“中国梦”本质内涵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和社会和谐,它符合当今世界的时代主题,与人类进步紧密相连。因此,“中国梦”( )
①有别于近代主要西方国家的大国之梦 ②同冷战时期苏联的大国之梦基本一致
③有助于推动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发展 ④意味着中国对人类的贡献将越来越大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俄罗斯学者说:“在长达10年的时间里人类已从两个国家集团的对抗转向本质上的另一种对抗——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美国和所有其他人的对抗。而且,越是在文化和经济发展上离美国越远的社会,这种对抗就越尖锐。”此核心观点认为美国(  )
A.面临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的冲击B.遭受国际恐怖主义活动的严重威胁
C.面临欧洲联盟成立后竞争的压力D.建立单极世界的目标不利于世界和平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6分)二战后,世界格局不断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美国政治学家亨廷顿在《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一书中描述中国在冷战中的“随机应变”时说:“(20世纪)50年代,中国将自己确定为苏联的一个盟友。然后,在中苏分裂后,它把自己看作反对两个超级大国的第三世界的领袖,这使它付出了高昂代价,而获利却甚少。在尼克松政府作出政策调整后,中国开始寻求在两个超级大国的均势游戏中充当第三方,70年代“当美国似乎虚弱之时,它与美国结成了联盟,然后在80年代当美国军事力量增强.而苏联经济上衰弱并陷入阿富汗战争时,它转向与美苏保持等距离。然而,随着超级大国竞争的结束,‘中国牌’变得毫无价值,中国被迫重新确定自己在世界事务中的作用。它确立了两个目标:成为中华文化的倡导者,即吸引其他所有华人社会的文明核心国家以及恢复它在19世纪丧失的作为东亚霸权国家的历史地位。”
(1)据材料一概括亨廷顿关于中国在冷战中以及冷战后的外交政策的观点是什么?(4分)
材料二:近500年来发生过三次结构性的权力转变……第一次是西方世界(欧洲)的崛起,此转变始于1 5世纪,在1 9世纪急剧加速;第二次转变发生在1 9世纪末美国的崛起……上个世纪的全球经济、科技、文化和理念,大半时间由美国主导;我们目前正在经历的则是现代史上的第三次权力转变,或可称为“群雄竞起”的时代。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 概括美国能主导世界的主要因素并指出当今世界“群雄竞起”的表现。(1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我们或许正生活在“自我们这个物种存在以来最和平的时期”。但最近的20年来,我们每时每刻都在感受着来自于世界各地的突发事件,使我们总觉得自己生活在一个恐怖时代。对此最全面理解是 
A.全球趋势总体缓和,但仍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
B.经济全球化和政治多极化趋势是和平主要因素
C.信息时代、网络时代使各种信息传播更快捷
D.最和平指“冷战”结束,世界局势趋于缓和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